點擊上方“笑薇讀書”關注并星標,和笑薇一起讀書成長,知識創富!
一個女孩在社交平臺發帖,說她男朋友在戀愛紀念日這天,送給她一個名牌包包,但她一點也開心不起來。因為那個包,是男友省吃儉用半年才攢錢買下的,她很心疼。
更令她難受的是,男友什么話也沒說,似乎默認了只要有昂貴的禮物,就能彌補彼此的情感。女孩坦言,比起昂貴的禮物,她更在乎男友的“走心”。
評論區有網友認為女孩矯情、不知足,但有一個高贊評論說:“若男孩送包時說一句‘謝謝你陪我度過所有低谷,依然在我身邊。’效果將完全不同!”
老話常說“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很多人也覺得,說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做。但情感專家吳郁楠在《高情緒價值》這本書中提到,“有時,100個行動也不如一句高情緒價值的話。”
所謂“情緒價值”,就是一個人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
在人際關系中,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一個高情緒價值的人,能給身邊人帶來愉悅、穩定的情緒,也能讓人際關系更和諧、更舒服。
01.人際關系的本質,是情感共振
職場導師崔璀曾在演講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她的公司里有位中層領導,向來工作認真、不茍言笑,對下屬特別嚴格。團隊里年齡最小的成員常抱怨壓力大,在離職邊緣徘徊。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領導隨口夸了對方一句“文章寫得不錯。”沒想到小姑娘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不僅工作更積極,效率也非常高,再也沒提過離職的事兒。
這讓領導意識到,原來贊美比考核更管用。
此后,領導更加關注員工們的工作細節,及時表揚用心肯定,伙伴們工作越來越積極,團隊的工作氛圍也越來越和諧。
人際關系專家卡耐基說:“一對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
《高情緒價值》一書中也提到:在現代職場中,大多數員工不會僅僅因為錢留在公司,他們會更注重精神滿足,更希望看到自己的價值。
而這種價值,除了工作中的KPI,還需要上司通過情緒的傳遞,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見了。
在職場中,情緒價值是第一生產力。
如果說學歷、技能等硬實力決定了職場門檻,那么情緒價值這種軟實力,就決定了一個人的職場上限。
畢竟所有關系的本質,都是情感與情感的共鳴。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女星杜若溪正在開心地拆快遞,丈夫嚴屹寬卻指責她亂花錢,一大早什么也不干,就倒騰了一屋子的快遞箱。
面對丈夫的指責,杜若溪很委屈,她購買的大多是父母、孩子、丈夫的物品。而且對她來說,購物是緩解產后焦慮的一種途徑。
但丈夫根本不聽她的解釋,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里喋喋不休,導致杜若溪情緒黯然,趴在桌上掉眼淚。
反觀另一對明星夫妻,袁弘和張歆藝就截然相反。
張歆藝號稱“快遞狂魔”,有一次袁弘反復跑了四次才取回所有快遞。但面對妻子的買買買,袁弘一句抱怨都沒有。甚至在跟鄰居打招呼的時候,還開玩笑說他的老婆又買了全世界。
不僅如此,當張歆藝忙著拆快遞把客廳弄得亂七八糟時,袁弘也情緒穩定,毫無怨言。
在《高情緒價值》中,作者提到“廚房水池怪圈”理論,是說伴侶之間原本因為一方忘記洗碗或沒有收拾房間等小事而爭吵。但吵著吵著,就上升到“你不理解我、你不愛我”的高度。
如果在親密關系中陷入廚房水池怪圈,會讓對方情緒很糟糕,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厭煩、拒絕溝通。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曾說:“婚姻不是愛情的墳墓,不會說話才是。”
一個高情緒價值的伴侶,能讓婚姻關系更親密,也能讓伴侶更幸福。
02.高情緒價值的核心,是理解與共情
《高情緒價值》一書中指出: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我們渴望被關心、關愛,不喜歡被指責、被批評,就算做了錯誤的事情,也希望對方理解。而共情,就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理解和關愛,讓對方覺得“你比他自己更懂他”。
書上有個案例是這樣的:
女孩連續加班好幾天,心情很不好,她忍不住跟男友抱怨太累了。但男友沒有共情到女孩的情緒,竟然告訴女孩“提升工作效率比抱怨領導更重要”。
女孩又氣又委屈,脫口而出:“還不是你沒能耐!”一來二去,兩人不可避免地大吵了一架。
近年來因職場壓力引發的家庭糾紛越來越多,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嚴格的考核制度、緊張的職場關系……都會間接導致伴侶之間的沖突。
學會共情是緩解沖突的最佳方式。說話之前先想一想,對方現在的心理狀態是什么,他表達的事實是什么,情緒是什么,需求又是什么。把這些問題思考清楚再說話,結果一定會不一樣。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共情是關系的潤滑劑,一句‘我懂’抵過萬句道理。”
自媒體教育博主“小鹿媽媽”說,她的女兒考試失利,回家后情緒低落,連吃飯都沒胃口。媽媽沒有指責女兒,而是給女兒熱了一杯牛奶,溫柔地陪在孩子身邊。
小鹿媽媽知道,此時任何說教都是無益的,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陪伴,傳遞給女兒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明白,媽媽永遠是最堅實的依靠。
等女兒情緒稍微好轉一些,她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為這次考試準備了很久,但分數不能代表全部。我看到了你的不甘心,這比分數更珍貴!”
父母對孩子的理解,不僅體現在語言表達中,更會通過態度和行動,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肯定,而這種肯定,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底色。
03.掌握“情緒密碼”,你也能擁有高情緒價值
語言是撬動人際關系的杠桿,正如《高情緒價值》書中所說:有時候,100個行動也不如一句高情緒價值的話。
幸運的是,高情緒價值不是天賦,而是可訓練的思維模式,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你也能養成“高情緒價值”的體質。
(1)學會贊美,給情緒加點糖
贊美是最簡單的、提供高情緒價值的方式。不是敷衍的“你真棒”“你很厲害”,而是真誠具體的肯定,讓對方感受到愉悅。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所做的事能否對旁人產生價值。
伴侶做了一頓美食,你可以說“這盤糖醋魚太香了,糖醋比例剛剛好,一回家就吃到美食,我可太幸福了!”
同事幫你解決了一個工作bug,你可以說“還得是你,三下五除二就幫我解決了,要是沒有你,我還不知道要苦惱到什么時候!”
贊美對方的具體行為,加上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的高情緒表達,迅速拉近彼此距離。
(2)自我覺察,從“本能反應”到“刻意修煉”
人不是機器,總會有各種情緒起伏。
既然負面情緒不可避免,至少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當負面情緒來襲時,可以試著站在旁觀者的位置上,像觀察正在噴發的火山,等待情緒慢慢減弱。
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提出“情緒12秒效應”,指一個人的情緒被某種刺激所激發時,通常只會持續大約12秒。
所以,按下情緒暫停鍵,調整呼吸、自我覺察,你也能發現可以做得更好。
(3)FFN傾聽法,聽懂才會表達
書中的FFN傾聽模型:Fact(事實)、Feeling(情緒)、Need(需求)。
“聽”是有層次的,如果對方只聽到事實,你會覺得TA不懂你,聊天就很難深入。只有當對方關注到你的情緒、感受到你的需求,彼此才能深入溝通。
比如伴侶跟你抱怨TA的領導,你回應“工作就是工作,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不要這么理想化。”這是只停留在第一層次的傾聽,顯然,談話無法進行下去,還可能引發爭吵。
如果你回應“聽起來你和你領導有很多不同意見,來說說看發生了什么事?”你關注到了伴侶的情緒,可以引導對方暢快表達,緩解壓力,這就是傾聽的第二個層次。
如果你繼續深入到第三個層次,聽到伴侶的內在需求,“你這么有責任心,處處為公司利益考慮,領導卻沒有采納你的建議,難怪會生氣失望。”
如此一來,伴侶就會覺得你很懂TA,就像《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里說的:“當我們學會聽見情緒在說什么,才能真正聽懂別人心底的歌。”
心理咨詢師歐文·亞隆說:“治愈人的不是技巧,而是讓對話變成一座橋。”
高情緒價值不是討好他人,更不是委屈自己,而是在合適的場合,用高能量的語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網。
當你的語言能夠照亮對方,你就會成為人群里的亮光。
笑薇,南方姑娘遠嫁西北,靠讀書自由生活,曾在企業打過工,也在體制內試過水,當過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執著追夢。著有《左手閱讀,右手寫作》,當當第十屆影響力作家,高級數字心理咨詢師,天賦解讀師。
作者丨聽風等雨
排版丨傾晨
圖源丨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首發公眾號丨笑薇讀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