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毛主席、周總理《年譜》等刊載文獻/史料:
北宋朝時,作為皇家寺廟的大相國寺,曾于黃河中游流域“星羅棋布”,以開封的最著名一一曾見諸于古典名著《水滸》。在陜北延長交口鎮,也曾有一座大相國寺,現在已不復存在了,原因不詳。
(大相國寺)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是指1936年5月8~9號,黨中央于交口鎮大相國寺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議題主要是東征總結、工作部署一一這是中共立足西北、開創“二次內戰向抗日民族革命戰爭”過渡時期新局面的一次重要會議。”一一本次會議因鮮見經傳,故公眾知之者甚少。
周總理在會議上報告:就“發動西北國防政府”事項同張學良二度晤商情況,和“同楊虎城、閻錫山、馬鴻逵等部建立統一戰線”問題,以及“紅軍與東北軍今后行動戰略方針”等等…。
毛主席在會議上作主導性發言:關于工作部署,在對陜南、甘肅、陜北和寧夏四個方向作了比較后,認為“甘肅是上述幾條路的必由之路。地方雖不好,但有極重要的意義”。指出:東征時我們“對南京的態度,是發一份宣言,主張停戰議和”。接著強調:“…我們的任務,總的是建立全國人民的統一戰線,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具體的政治任務,在目前是建立西北國防政府。口號是爭取直接對日作戰,以紅軍作先鋒……。”
從毛主席發言和周總理報告的內容要點來看:
1)紅軍西征目的有二:一是往西、即陜甘寧邊界地區拓展戰略縱深;一是在隴右(六盤山以西)、黃河蘭州段,紅軍與東北軍構筑起抗日聯盟軍相互策應之勢,并襲斷西來蘇聯援華抗日物流動脈。
2)中共和紅軍發動西北國防政府,意在帶領西北先行抗日,逼迫南京政府和蔣介石統領之軍隊抗日…。
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一致同意毛主席發言內容,決定:紅軍西征,發動西北國防政府。
從歷史縱向上看,此次會議決定,或直接的、或間接的觸發了“西安事變”,深刻的、積極的和有效的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趨向的“急拐彎”。
后記:須要注意的是一一
1、因與莫斯科電訊溝通尚未恢復,故暫時還沒有向斯大林/共產國際“請示報告”;
2、當時張國燾還沒有下決心二次北上,故“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亦暫時未納入西征任務的范圍。
(附注:由于涉及“西征”和“西北國防政府”兩個話題,以下將“分門別類”逐點析敘,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