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這樣一款槍,哪怕你不是軍事愛好者,也大概率能夠脫口而出。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曾如此評價:
"卡拉什尼科夫的設計不僅改變了輕武器史,更塑造了 20 世紀的戰爭形態。"
2017 年軍網數據顯示,該槍參與了全球 90% 的武裝沖突。
它的圖案,甚至出現在莫桑比克國旗中,這款槍就是大名鼎鼎的AK-47 !
AK47最早是蘇聯在1947年研制并生產的一款自動步槍。
因為研發投產的年份是1947年,所以被命名為AK-47,在1949年的時候,開始在蘇聯的部隊里進行裝備。
因為這款槍的性能優越,造價又不高,所以,許多國家都爭相仿制,時至今日,能夠統計出來的仿制版,就有幾十種之多,其身影遍布全世界。
甚至在他誕生幾十年后的今天,AK47仍舊能夠在實戰中被大規模應用,想想看,接近80年前的老家伙,仍舊老當益壯,足可見這款槍有多受歡迎了。
在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德國人是最早廣泛使用半自動和自動步槍的國家,正因為德國在武器裝備方面的領先,讓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期間吃了大虧。
所以,在二戰結束后,蘇聯就開始著手研發自動步槍。
之所以自動步槍如此重要,是因為自動步槍能夠大幅度的提高火力密度。
眾所周知非自動步槍只能單發,一槍一槍的射擊,而自動步槍則可以做到連發,這就大不相同了。
更高的火力密度,可以大幅度提高火力壓制的能力,在步兵作戰的過程中,幾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不過自動步槍的設計,可不是簡單的一套機械裝置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因為連續射擊的需要,對于槍械的耐用性提出很高的要求。
按理說,一般的槍械,都更加重視槍械的射擊精度,槍械能夠發揮最大威力的,一定是一擊斃命的能力。
但AK47的設計師卡拉什尼科夫真是一個天才,他放棄了這款步槍對精度的要求,而是采用了導氣式自動原理和回轉式機閉鎖設計。
這串專業的術語你可能聽不懂,但換一個通俗的說法就是,這樣的設計讓這把槍的所有部件都非常大。
顯而易見的,一個巨大的零件的耐磨性,故障率自然是要小的多,而且因為對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沒那么高,自然生產的成本就大幅度降低。
之所以AK47會選擇這樣的設計邏輯,是因為自動步槍講求的火力壓制,而非一擊斃命。
在AK47的樣槍AK46被拿去測試的時候,結果就非常夸張,當時把這款槍丟到沙地,泥地,泡在水里,在從高出丟下來摔打。
經過如此苛刻的破壞之后,這款槍竟然還能夠正常擊發,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而且在連續設計了1.5萬發子彈之后,連槍管都因為過度摩擦而發紅的狀態下,依然是正常擊發的狀態。
就憑這兩點,就足夠證明這款槍的優秀程度了。
而這還僅僅只是一款樣槍,隨后正式投產的AK47還在AK46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優化,由此可見,它的性能有多恐怖。
隨著AK47的問世,這款槍也成了蘇聯軍隊的標配。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自然也有對新武器研發的需求,因此,當蘇聯開始大規模配備AK47的時候,我國也有意與蘇聯合作。
因此,當時蘇聯就派出專家團隊,帶來了AK47步槍。
當時接待蘇聯專家的是我國慶華機械廠的孫云龍廠長。
孫廠長在輕武器領域那也是專家級別的人物,當他看到AK47的真實樣品的時候,不由得兩眼放光,正所謂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中蘇蜜月期的外交
常年從事機械領域工作的孫廠長,一眼就看出,這把看似樸素的槍,來頭相當不一般。
尤其是當孫廠長看到了設計圖紙之后,更是兩眼放光,他簡直想象不到,究竟是怎樣的天才設計師,才能夠設計出這么精妙的武器。
哪怕是孫廠長在這個行當干了一輩子,也實在是找不到任何可以繼續改進的地方,不得不說,這就是那把完美的槍。
而且更讓孫廠長開心的是,新中國剛成立,當時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很低,所以對于廠里來說,缺錢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但這把完美的AK47,因為對零件加工精度要求并不高,也就意味著這是一把造價很便宜的槍械。
一把性能又好,價格還便宜的槍,真的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
所以,很快上級領導就批準了,以AK47為藍本進行仿制。
當然,因為我國的技術裝備水平和蘇聯之間還是有不小的差異,所以,為了能夠讓仿制工作更加順利,我國的工程師開始針對AK47進行細節的修改。
整個階段耗時將近兩年,才讓大名鼎鼎的AK47具備了國產化的要求。
這些國產化的AK47因為投產于1956年,因此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就是56沖。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AK47被稱作槍王,但事實上,AK47能有這么大的名頭,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我國量產了56沖。
真正由蘇聯原產的AK47,其實價格并不便宜,而我國在改造仿制AK47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細節的改進,不但對AK47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更關鍵的是,價格更便宜了。
那么從外觀上看,蘇聯原產的AK47和我國仿制的56沖有區別么?
答案是當然有,而且通過外觀就能夠辨認出來。
只不過,對于并非行家來說,乍一看兩款槍還是很相似的。
原版的AK47使用的半包的準星護圈,而我國的56沖則采用了全包設計。
之所以有了這樣的改造,是因為考慮到在視線不佳的情況下,全包準星的瞄準會更容易。
另一個顯著的差異則是機匣工藝,早期的AK47采用的是銑削工藝,所以從外觀上看,兩顆鉚釘是平齊的。
但是因為銑削工藝的難度很大,我國改進為沖壓工藝,因此從外觀上看這兩顆鉚釘是斜的,但據說,這個特征也不明顯,因為有些批次因為工藝的差異,外觀上看不出來。
當然,AK47的刺刀是可拆卸的匕首,但是我國產的56沖則采用了三棱槍刺,是沒辦法拆卸的。
而最顯著的差異在于,我國產的56沖上印有漢字“五六式”幾個字,只要看到漢字,那就沒跑了,一定是我國生產的。
為啥說我國生產了56沖之后,讓AK47迅速在全世界范圍內風靡,原因很簡單,因為56沖的價格遠比原版的AK47要便宜。
比如在美國,買一直全新的56沖,只需要原版AK47 四分之一的價格,這讓56沖在全球范圍內都極具競爭力。
雖然在我國,解放軍早已經不再配備56沖作為主戰武器,但是時至今日還有很多國家依舊把56沖或者AK47當作主戰武器。
而且,別以為56沖只是在美國這樣的槍械大國隨處可見,事實上,這個老家伙,還在戰場上繼續有高光時刻。
比如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原本人們以為俄羅斯使用的應該是各類先進武器,烏克蘭雖然自己的軍事實力不怎么樣,但畢竟拿了那么多美式裝備,應該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但在俄烏戰場上,56沖依然隨處可見,這也是讓人驚掉下巴的一件事。
一款槍械跨越幾十年的歷史,仍然能出現在戰場上,又怎么會不是一把好槍?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