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事件,可謂是高潮迭起,甚至是一浪高過一浪。這一次,甚至被上升到了愛國高度。
中國人向來講究,嚴于利己,寬以待人。站在“良知”的角度有這么一問,同為中國人,當李嘉誠遭遇國際重大危機時,你非但不關心他的安危,反而質問他是否愛國,這么做合適嗎?
問題就在于,如果李嘉誠不被迫將港口出售給美國財團,是否就會招致重大危機?以一個企業的實力,是否可以抵擋住美國的制裁?
我想要說的是,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并不是華為,華為即便有抵抗美國卡脖子的實力,國際業務也不得不退出。長江和記的情況更加不同,因為港口業務不在中國大陸,業務在巴拿馬及世界各地,你怎么抵擋住美國的制裁?
搞不好就是血本無歸,拿這種危機,來要求李嘉誠有愛國精神,怎么想的?
我之所以說,將有關李嘉誠出售港口業務的問題上升到愛國層面,是不健康的觀點,是有依據的。
不僅不能說李嘉誠不懂政策,應該是非常懂得政策,甚至是按照國家意志出售港口業務的。
1月22日,當美國記者就特朗普對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提出警告,中方有何評論時。
外交部發言人的回答是“中方沒有參與運河的管理運營,從不插手運河事務,一貫尊重巴拿馬對運河的主權,承認運河為永久中立的國際通行水道。”
而長和宣布出售包括巴拿馬港口在內的43個港口業務的時間,是在3月4日收盤之后,這距離外交部發言人回答美國記者提問,過去了1個多月!
外交部稱“沒有參與運河的管理運營”,而長和在1個多月后出售港口業務,是不是已經非常清晰了?
到底是誰在胡攪蠻纏,到底是誰不懂政治,到底是誰不愛國,到底是誰在跟著瞎起哄?起哄的目的,到底是要給誰難堪?
我看,難堪的并不只是李嘉誠吧!
“中國沒有參與運河的管理運營”,嚴格意義上說得沒錯,港口與運河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同時,發言人所指的“中國”是中國官方,而李嘉誠旗下的長和,屬于民間投資。官方言論,實際上又為李嘉誠出售關鍵地區港口業務指明了方向。
在關鍵時刻,跟國家一個步調行事,咋就成了不愛國了?
一些主流媒體所關心的“國家利益”,實際上是不懂商業的一種表現,李嘉誠的港口業務,只有“經營權”而非“所有權”,也就是說,港口最終還是各國和地區的核心資產,李嘉誠旗下公司只是在協議的時間段內,合法經營賺取利潤而已。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如果非要上升到“愛國”高度,是否在某些人眼中,這些港口就是“中國資產了”?
如果這么認為,反而拉低了中國的外交形象,與美國的霸道政治,又有什么區別?
對事物的認知,簡直荒唐到令人好笑的地步,而這樣的言論竟然還能在互聯網上一呼百應,掀起不小的波瀾,這當然是有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