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爭議性交易:千億資產剝離背后的戰略隱憂
2025年3月,長江和記實業以228億美元(約1657億人民幣)將全球23國43個港口、199個泊位售予美國貝萊德財團,其中巴拿馬運河東西兩側的關鍵港口控制權易主,引發軒然大波。這些港口覆蓋全球10.4%的集裝箱吞吐量,涉及21%中國外貿貨物通道^,正值特朗普政府威脅"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之際,該交易被指削弱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支點。港澳辦罕見轉發《大公報》銳評,直指企業需思考"站在什么立場",輿論質疑其"將戰略要沖拱手讓人"。
二、官方定調:商業邏輯與家國責任的激烈碰撞
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的《莫天真 勿糊涂》一文強調:"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侵吞他國權益",而李嘉誠交易恰發生在特朗普施壓巴拿馬、國務卿魯比奧赴巴談判后。雖長和聲稱"純商業行為",但貝萊德CEO勞倫斯·芬克與特朗普關系密切,財團包含美軍后勤合作方地中海航運^,交易被視作"美國控制航運命脈的關鍵布局"。網友痛批:"見利忘義,腰骨盡失"。
三、標桿對照:企業家的兩種價值選擇
? 霍英東家族:從抗美援朝運送物資到投資南沙新城,始終將家國利益置于商業之上。霍英東生前三分之一財富投入慈善,其子霍震霆延續"體育報國"理念,助力北京奧運。對比之下,李嘉誠內地慈善捐贈300億看似龐大,但僅占其總資產1.3%
? 曹德旺與梁文峰:福耀玻璃創始人曹德旺捐資百億建福耀科技大學,直言"企業家需有菩薩心腸";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創業初期即設立教育基金,將10%利潤用于助學。二者詮釋"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的商道。
四、歷史鏡鑒:資本無國界,商人有祖國
李嘉誠的商業哲學曾受追捧:2015年重組"長和系"套現4000億,2022年拋售英國電網獲利115億英鎊。但本次交易觸及三個底線:
1. 戰略安全:巴拿馬運河承擔中國21%海運貿易,美方控制后將增加"長臂管轄"風險
2. 資本倫理:套現額相當于長和市值83,被質疑"清倉式撤退"
3. 價值導向:霍家三代堅守"紅色資本家"定位,而李嘉誠教育子孫"生意只是生意"
五、時代啟示錄:財富之上的終極命題
人民日報曾評"與其挽留,不如目送此番交易或成李嘉誠商業生涯的轉折點。當曹德旺在貴州山區建小學、梁文峰在涼山資助失學兒童時香港維港畔的資本騰挪顯得愈發蒼白。歷史終將證明:真正的商業傳奇,從不是財務報表的數字游戲,而是在時代浪潮中守護家國利益的膽識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