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縫跟蹤和焊縫尋跡是焊接自動化中的兩個關鍵概念,雖然都與焊縫位置控制相關,但應用場景和技術目標存在明顯區別。以下是兩者的詳細對比:
1. 焊縫跟蹤
定義
在焊接過程中,實時檢測焊縫的實際位置,并根據檢測結果動態調整焊槍或焊接工具的位置,確保焊接路徑與預設軌跡一致。核心功能
實時性:在焊接過程中持續監測焊縫位置(如坡口、間隙變化)。
動態調整:通過傳感器(如激光、視覺或電弧傳感)反饋數據,控制系統實時修正焊槍位置,補償工件變形、裝配誤差等干擾。
閉環控制:形成“檢測-反饋-調整”的閉環系統。
應用場景
長焊縫焊接(如管道、船舶結構)。
工件熱變形顯著的場景(如厚板多層焊)。
高精度要求的自動化焊接(如汽車制造、航空航天)。
技術手段
激光掃描、視覺傳感、電弧電壓/電流分析等。
定義
在焊接開始前或焊接初期,通過主動探測確定焊縫的準確位置和走向,為后續焊接提供初始路徑規劃。核心功能
路徑定位:識別焊縫的起點、終點及幾何特征(如坡口角度、間隙寬度)。
初始校準:消除工件裝配誤差或定位偏差,確保焊槍起始位置準確。
靜態規劃:生成焊接路徑的參考軌跡,供跟蹤系統后續使用。
應用場景
工件裝配精度較低時的焊接任務。
復雜幾何形狀焊縫(如曲線焊縫、三維結構)。
焊接機器人首次作業前的路徑學習。
技術手段
接觸式探針、預掃描激光、視覺定位系統等。
維度焊縫跟蹤(Seam Tracking)焊縫尋跡(Seam Seeking)階段焊接過程中實時進行。焊接開始前或初期完成。目標動態補償偏差,保持焊接路徑穩定。確定初始路徑,消除裝配誤差。響應速度毫秒級快速響應。秒級或更慢(需完整掃描焊縫)。技術依賴依賴高頻率傳感器和實時控制系統。依賴高精度探測和路徑規劃算法。適用場景動態變化環境(如熱變形)。靜態定位問題(如工件偏移)。
4. 協同工作示例
在自動化焊接系統中,通常先通過焊縫尋跡確定初始路徑,再通過焊縫跟蹤實時調整。例如:
尋跡階段:機器人用激光掃描工件,識別焊縫的起點和幾何特征,生成參考路徑。
跟蹤階段:焊接時通過電弧傳感檢測熔池狀態,實時微調焊槍位置,適應熱變形。
焊縫尋跡是“找路”,解決初始定位問題;
焊縫跟蹤是“跟路”,解決動態調整問題。
兩者結合可大幅提升焊接質量和自動化水平,尤其在復雜工況下不可或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