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斯拉的降價策略攪動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時,行業內外都在等待中國品牌的回應。在這場看似不可避免的價格廝殺中,極氪卻以出人意料的姿態劃出一道獨特軌跡——這家成立僅三年的新勢力企業,正試圖用技術戰、效率戰和價值戰重構行業競爭規則。
一、價格戰的逆向思維
在特斯拉Model Y連續三個月降價10%的背景下,極氪副總裁趙昱輝的表態顯得尤為醒目:"我們更關注每度電創造的價值,而不是單純比拼電池容量。"這種差異化競爭策略的背后,是極氪對用戶權益體系的深度重構。通過獨創的積分兌換體系,用戶可將購車權益轉化為覆蓋充電服務、保養套餐、智能駕駛訂閱等12類場景的個性化服務包,這種"柔性權益"模式使單車價值提升23%,用戶粘性增加17個百分點。
技術團隊正在將800V高壓平臺與碳化硅電控系統的配合效率提升至94.5%,這意味著在相同電池容量下,極氪車型可實現多出8%的實際續航。這種"技術溢價"策略讓產品在30萬元價格帶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著67%的高價值用戶留存率。
二、智能駕駛的軍備競賽
當行業開始討論"激光雷達是否必要"時,極氪用全系標配的決策給出答案。搭載的128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在雨霧天氣下的有效探測距離仍保持200米,配合自研的"鷹眼"融合感知算法,將極端場景下的制動響應速度縮短至80毫秒。這種技術執著源于對真實道路數據的洞察:在累計1200萬公里的路測中,有0.3%的關鍵場景必須依賴激光雷達的多維度感知。
組織架構的變革為技術突破提供支撐。將原先分散的感知、規控、決策團隊整合為智能駕駛研究院后,OTA升級周期從90天壓縮至45天。最新推出的NZP高速領航系統,在匝道匯入成功率上達到98.7%,這個數字較半年前提升了11個百分點。
三、制造效率的隱秘戰場
寧波杭州灣的智慧工廠里,一體化壓鑄設備正在將后地板總成的焊點從84個減少到2個。這種源自航天領域的超大型壓鑄技術,使車身扭轉剛度提升35%的同時,單件制造成本下降40%。更值得關注的是柔性產線的升級——支持5款車型共線生產的能力,讓新品研發到量產的周期縮短至11個月。
供應鏈體系的垂直整合策略初見成效。通過與寧德時代共建的麒麟電池專線,極氪成為首個實現電池成本與車價解綁的品牌。這種創新模式使電池升級服務的用戶采納率達到43%,為后續的電池租賃商業模式埋下伏筆。
四、商業模式的破局嘗試
在智駕服務的商業化探索上,極氪正在構建三級訂閱體系:基礎ADAS功能終身免費,高速NZP按199元/月訂閱,而城市通勤模式則采用"使用即付費"的靈活計費。這種分層策略背后,是超過2PB的用戶駕駛數據積累形成的場景化服務能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生態體系的搭建。通過ZEEKR Power自建充電網絡已覆蓋98%的高速干線,而即將推出的V2G(車輛到電網)技術,允許用戶在電價波谷時向電網售電。這種能源網絡的布局,可能在未來形成比車輛銷售更持續的利潤來源。
當行業陷入配置堆砌與價格廝殺的怪圈時,極氪的突圍之道揭示出新勢力車企的另一種可能:通過技術深潛構建競爭壁壘,用效率革命重塑成本結構,最終在用戶價值與商業回報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許正在改寫智能電動車的進化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