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類對于已知生命形式的認知出發,一顆星球想要孕育生命,必須滿足諸多苛刻的條件,那些地表環境極其惡劣的星球是不可能存在生命的,但真是如此嗎?
其實不然,很多表面環境如同地獄的星球,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若如此說,宇宙中70%以上的星球,都有可能存在生命。在傳統意義上,一顆星球想要孕育生命,首先必須要有穩定的能源供給。因為無論是何種生命形式,它的誕生和發展,都需要能量的維持,而能量主要依賴于其所屬的恒星。
這一條件其實十分苛刻,因為與恒星的距離太遠,則無法獲取充足的能量,而與恒星的距離太近,又會因為輻射過大,而對生命產生威脅。
再有,生命星球的運行軌道必須保持穩定。這對于星球軌道的形狀以及所處的位置都有嚴格的要求。以地球為例,正好處于太陽系的第三軌道,在地球外側,有質量龐大的木星和小行星帶,可以有效阻止外太空的隕石進入,這樣一來,地球遭受外來天體撞擊的概率就會大幅下降。少有外來天體的碰撞,地球軌道就不容易發生變化,也就不容易發生與其它行星的碰撞,那么這顆星球上的生命就不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除了外部條件,生命星球的內部條件也是嚴苛的。
星球要有適宜的溫度,最好維持在0至100攝氏度之間,星球要能自轉,這對于調節表面溫度十分重要,還要有液態水作為生命誕生過程中重要的溶劑,既要有能夠保持溫度穩定的大氣,也少不了抵御外來輻射的磁場。而宇宙中能夠同時滿足以上所有條件的星球,確實不多。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有不少表面上環境惡劣的星球,其實也存在孕育生命的可能。
在宇宙中廣泛存在著一種現象,即潮汐鎖定。
當一顆行星與其所屬的恒星過于接近時,會被恒星強大的引力鎖定,致使行星失去相對恒星的自轉能力,于是這顆行星就永遠只有一面朝向恒星,而另一面則永遠背對恒星。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恒星與行星之間,也會出現在行星與衛星之間,比如我們身邊的月球就被地球潮汐鎖定了,所以才會有“月球背面”的說法。一顆行星一旦被恒星潮汐鎖定,自身就會因恒星強大的引力影響而發生變化,最典型的就是出現質量分布不均的情況,朝向恒星的一面質量大,而背對恒星的一面質量小,于是行星整體會變形,甚至呈現出梨形。
質量分布不均會直接導致行星無法自轉。
這樣一來,行星表面的溫差就會變得極大,朝向恒星的一面溫度極高,可以輕松使各種金屬熔化,而背對恒星的一面溫度極低,甚至接近絕對零度。無論是正面的烈火地獄,還是背面的寒冰地獄,顯然都不適合生命的生存,而存在這種問題的行星,在宇宙中非常多,甚至達到了行星總量的70%。
但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些被潮汐鎖定的星球上,存在著一片特殊的區域,他們將其稱為“終結者區域”。
所謂終結者區域,就是行星的晝夜交界處,雖然一面是烈火地獄,一面是寒冰地獄,但交界處的氣溫卻能夠保持相對穩定,又能夠維持液態水的存在。也就是說這些區域完全具備孕育生命的基礎條件,如果其它條件也能夠滿足,那么這些區域完全有可能誕生生命。如此看來,宇宙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遠比我們以前認為的要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