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錄音請看視頻。
結合黃奇帆表述,我總結一下,大概有這么幾層意思。
分享給大家,以供參考:
一、日本房地產泡沫的教訓
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時,其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已達77%,這一數值被普遍視為城市化進程的"天花板"。
從人口結構看,日本在1970年代便已進入城市化加速階段,農村人口向東京、大阪等都市圈集中,催生了地價暴漲的投機熱潮。泡沫破裂后,城市化率增速顯著放緩,截至2023年僅提升至78-79%,印證了城市化進程停滯與樓市崩盤的強相關性。
樓市泡沫破滅后果慘痛:
1. 資產價格長期低迷:東京市中心房價較峰值下跌70%,地方城市跌幅超80%,形成"資產負債表衰退",居民財富縮水制約消費升級。
2. 庫存消化困境:過剩住宅達2000萬套,因缺乏新增城鎮人口承接,空置率持續攀升。
3. 經濟連鎖反應:銀行壞賬率突破10%,日本六大都市銀行不良貸款總額達30萬億日元,拖累經濟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二、中國城市化仍有"半程紅利"
截至2023年,中國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僅為48%,較1990年提升30個百分點,但常住城市化率已達65%(含農民工等非戶籍人口)。這一差異揭示了中國的獨特挑戰:
1. 整體剛需仍然強勁:按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農村仍有5億常住人口,未來20年若實現戶籍人口城市化率80%的目標,需年均轉移1500萬人,對應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約1.5億平方米左右,整體需求仍然存在。
2. 區域分化加劇:一線、強二線城市仍然存在顯著住房需求,但三四線城市庫存壓力或會長期存在。
三、危機傳導與潛在風險
若當前調整持續深化,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
1. 金融體系承壓: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總資產的30%,若房價下跌60%將導致約40萬億不良貸款,威脅銀行體系穩定性。
2. 產業鏈衰退蔓延:房地產投資占GDP比重約7%,其下行將通過"乘數效應"(1:3至1:5)拖累鋼鐵、水泥、家電等40余個關聯行業,并加劇制造業通縮壓力。
3. 社會風險積聚:斷供潮將催生法拍房激增(2023年已超300萬套),農民工失業率或上升至8%以上,影響社會穩定。
四、還有政策工具箱
中國已啟動"供給-需求-金融"三維救助體系:
1. 流動性紓困:央行創設"房地產紓困專項貸款"(PSL),2023年已投放3.8萬億支持保交樓,預計未來三年將形成6-10萬億資金池。
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介入收購爛尾項目,如鄭州"棚改貨幣化安置2.0"模式已化解50%庫存。
2. 長效機制:住房供給側改革,政府大力回購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并將(REITs)試點擴容,北京、上海已發行規模超500億,既解決城市低收入群體剛需住房問題,又解決房地產“三角債”問題。
3、對比美國(2008年次貸危機)、韓國(1997年金融危機)應對策略,中國可進一步優化:
六、房地產進入新形態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長期韌性源于城市化進程的"未完成性",但需警惕短期風險與長期轉型的困境。目前政策托市的五大舉措,會將房地產帶入新常態:
1. 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包括綠色建筑、更高品質的智能居家等新賽道。
2. 驅動城市戒除"土地財政依賴癥",轉向"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驅動房地產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3、從"單一市場調節"轉向"租購并舉",借機構建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釋放內需潛力。
往期精選回顧
聲明
1.本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內容,是本公眾號運營者的個人觀點、分析與判斷,我務求客觀真實,但無法涵蓋所有信息,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指導
2.內容如有侵權或失實的表述,請聯系我,將會依法核實并處理
3.如仍有疑問,歡迎后臺留言單獨咨詢
4.本文圖片部分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
5.所贈禮品為指定型號和顏色,最終解釋權歸大衛聊重慶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