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文 | 鴻宇網絡
鴻宇網絡
“槍下留人,這個人不能殺!”
1951年的秋天,廣東英德,一場公開處決正在進行。
在人群憤怒的吼聲中,一個被五花大綁的男子正緩緩走向刑場。臺下的群眾群情激昂,紛紛指責他是國民黨的“反動分子”。他的頭發已經花白,臉上滿是疲憊,但眼神卻沒有一絲怯懦。他沒有辯解,也沒有掙扎,似乎早已接受了自己的命運。
“準備——”行刑官高聲喊道,舉起了槍。
就在此時,一名警衛員氣喘吁吁地沖上臺,大喊:“槍下留人!這人不能殺!是毛主席親自關照的!”
一瞬間,場面寂靜無聲。誰也沒想到,這個被認定為“反動派”的人,竟然與毛主席有關。
他的名字,叫莫雄。
從寒門少年到國民黨將領
莫雄,原名莫寅,字志昂,1891年出生于廣東英德的一個貧寒家庭。他的童年并不幸福,母親在他6歲時去世,父親再婚后,他因不喜歡繼母的管束,便被送到伯父家生活。伯父家境貧寒,莫雄從小就經歷了生活的艱辛,養成了堅韌不拔的性格。
13歲時,為了謀生,他隨家人來到廣州,進入石室圣心神學院當伙夫。在這里,他接觸到一些革命學生,并受到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思想影響。他開始利用空閑時間補習文化知識,閱讀革命書籍,逐漸萌生了投身革命的想法。
1907年,年僅16歲的莫雄加入中國同盟會,正式走上革命道路。兩年后,他按照同盟會的安排,冒名頂替一名秀才的兒子,成功考入了廣東新軍,成為一名士兵。此后,他積極發展革命組織,在軍隊中秘密發展了200多名同盟會成員,為日后的革命事業埋下了種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莫雄加入廣東北伐軍,先后擔任排長、連長,參加了推翻清政府的戰斗。之后,他又參與了護法運動,追隨孫中山,成為革命軍的一員。因作戰勇敢,戰績突出,他逐步晉升,1923年被任命為粵軍第二師第三獨立旅少將旅長,成為當時國民黨軍中的一名重要將領。
但隨著蔣介石在1927年發動“清黨”,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莫雄對國民黨漸生不滿。他曾短暫投靠張發奎,試圖反對蔣介石,但最終失敗,被迫離開軍界,前往上海發展。此后,他的身份變得復雜,既是國民黨官員,同時又暗中與共產黨人接觸,成為一個在兩股勢力間游走的重要人物。
這一背景,使他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成為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險些被槍決的國民黨將領
1950年,廣州剛剛解放不久,葉劍英元帥正在忙著接管城市事務。
就在這時,他接到了毛主席的一個特別指示——讓他去找一個人,并特別叮囑:“無論他過去犯了什么錯,都要給他安排工作。”
葉劍英看著手中的名字,沉思片刻后,隨即派人展開了尋找。
而這個被毛主席惦記的人,正是莫雄,一個曾經的國民黨將領。
次年秋天,廣東英德,當地正在進行土改,群眾情緒高漲,許多曾在國民黨任職的人員被列入了“清算”名單。莫雄的名字,也赫然出現在名單上。當地農民看到他曾是國民黨“剿共”部隊的軍官,便認定他是“反動分子”,一紙公文遞到了有關部門,希望對他進行公審,甚至有人提議直接槍決。
對于群眾的要求,當地相關部門并未深究莫雄的過往,按流程將他押赴刑場。行刑當天,群眾聚集在刑場外,憤怒地指責他“曾經是國民黨的官員”、“在舊時代作威作福”,甚至有人向他扔石頭。
“準備——”行刑隊已經就位,槍口對準了莫雄。
就在這時,一名氣喘吁吁的工作人員沖上刑場,大聲喊道:“不能殺!這人是毛主席親自關照的!”
現場頓時一片嘩然。
負責行刑的人員遲疑了片刻,立刻停止了執行,隨即上報廣州。
很快,廣東省委的領導得知情況,連夜調查后才發現,莫雄并不是人們以為的“反動派”,他的身份遠比一般人復雜。
而他的經歷,還要從幾十年前說起。
“剿共”司令,竟然是共產黨人的“暗線”
莫雄早年,他追隨孫中山,并在北伐戰爭中表現出色,一度被蔣介石賞識,擔任國民黨軍中的重要職務。隨著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莫雄對國民黨的失望與日俱增,特別是在“清共”政策之下,他看到了國民黨內部的腐敗與斗爭,開始與共產黨人悄悄建立聯系。
1934年,蔣介石在江西廬山召開會議,密謀第五次圍剿紅軍的計劃。這次圍剿與前幾次不同,蔣介石決定采取“鐵桶計劃”,集中150萬大軍,以圍點打援的方式徹底圍剿紅軍,將中央紅軍困死在江西蘇區,徹底消滅革命力量。
莫雄當時是“贛北剿共保安司令”,按理來說,他只是一個地方軍官,根本不夠資格參加這樣高規格的軍事會議。但蔣介石對他仍有一定信任,破格邀請他參加會議,甚至還讓他簽收了一份詳細的剿共作戰計劃。
會議結束后,莫雄連夜帶著計劃返回駐地。他心里很清楚,這份計劃如果被共產黨提前獲知,紅軍就能有機會突圍,避免覆滅。而如果讓蔣介石的計劃順利實施,中央紅軍將遭遇空前的危機。
回到駐地后,他立刻召集了幾名共產黨地下成員,詳細傳達了“鐵桶計劃”的內容。
“這次蔣介石是下了死命令,紅軍必須盡快突圍,否則就完了。”
情報必須盡快送出去。但眼下國民黨封鎖嚴密,普通方式已經無法安全傳遞信息。最終,地下黨成員項與年站出來,主動請纓。他將情報用密寫藥水藏在幾本字典里,偽裝成教書先生,帶著這些字典,趁著夜色偷偷出發。
這一路上,項與年遭遇了無數危險。為了不被國民黨懷疑,他甚至用石頭砸掉自己的門牙,偽裝成一個貧苦的流浪漢,這樣一來,沿途的士兵嫌他臟,連檢查都不愿意,就這樣,他一路跋涉,最終成功將情報送到中央。
正是因為這份情報,中央紅軍做出了戰略決策,提前開始長征,避開了“鐵桶計劃”的圍剿,成功保存了革命火種。
而莫雄的身份,也因這次行動,徹底站在了危險的邊緣。
毛主席的關照:“他是我們的老朋友”
“鐵桶計劃”失敗后,蔣介石雖然未能確定是誰泄露了機密,但他開始懷疑莫雄。
幾年后,莫雄在貴州畢節又一次故意拖延對紅軍的進攻,甚至暗中釋放了數千名紅軍傷病員。這些行為最終還是讓他遭到了調查,并被送入南京軍法處關押。
在獄中,莫雄始終沒有承認任何“通共”行為,但他知道,蔣介石已經對他失去了信任。幸運的是,后來由于國民黨內部派系斗爭,莫雄得以被釋放,但也被剝奪了兵權。此后,他在地方行政部門謀得職務,繼續暗中幫助共產黨人。
1949年,解放戰爭進入尾聲,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莫雄因長期被懷疑“通共”,被列入黑名單,不得不帶著家人逃往香港。
廣州解放后,毛主席聽聞消息,專門找來葉劍英,叮囑他:“莫雄是我們的老朋友,無論他過去犯了什么錯,都要找到他,保證他的安全。”
葉劍英立即派人前往香港,幾經輾轉,終于在香港找到莫雄,將他接回廣州。
此后,莫雄被安排在廣東省參事室工作,后來還擔任了省政協副主席,直至1980年去世。
結語
莫雄的一生,是一個特殊的傳奇。他曾是國民黨的高級軍官,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不是共產黨正式黨員,卻在最危急的關頭,為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他并沒有大肆宣揚自己的功績,而是默默地在參事室工作,直到晚年才有人逐漸知道他的經歷。
莫雄的故事,曾經一度被歷史塵封,但毛主席的那一句“他是我們的老朋友”,讓他最終得到了應有的評價。
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默默無聞的人,他們沒有站在聚光燈下,卻在暗處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莫雄,就是這樣一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