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五A股回到3400點以上后,這兩天的股市都處于消化整理中,相對平淡。
目前的位置,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是比較難的。
第一,經過持續兩個多月的上行,已經積累了較多的獲利盤,很多資金都有了落袋為安的想法。
第二,海外市場并不平靜,很多資金目前愿意留在場內,更多是賭科技突破+消費刺激共同作用下,今年經濟復蘇的機會。
但從周一的發布會來看,消費刺激政策上超預期的信息不多,因此今天消費板塊就開始回調了。
現階段,只能是看一步,走一步,直到能夠凝聚全市場共識的重磅信號出現。
今天值得關注的熱點有三個:
第一個,貴金屬。
貴金屬板塊今天領漲大盤,漲幅高達3.67%,排名第三的珠寶首飾行業也跟貴金屬緊密相關。
貴金屬大漲跟現貨黃金價格的上漲是一致的。
現貨黃金的價格近期突破了歷史高位,盤中最高觸及3015.21美元/盎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過了14%。
這波黃金漲價,是資本市場對“特朗普風險”日益擔憂的體現。
眾所周知,黃金是避險貨幣,世界不太平,黃金才會漲。
現在全球最大的風險,就是特朗普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關稅戰、裁員滾滾、地緣野心。
從短期來看,這兩天的黃金上漲,應該跟特朗普宣布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軍事打擊,導致紅海危機的升級有關。
而從中期的角度來看,今年金價持續上漲,更多跟關稅戰之下,西方國家經濟被普遍看衰有關。
根據華爾街大行的預計,未來一兩年,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美國小弟的經濟負增長前景基本是沒跑了。
而美國本身,按摩根大通的報告,年初預計經濟衰退的風險為30%,現在已經上調至40%-50%。
這種情況下,買入黃金就成為了對沖手段,不少大行在最近都上調了黃金目標價。
比如瑞銀,最近將黃金目標價上調至3200美元,麥格理集團則上調至了3500美元,有“新債王”之稱的Gundlach甚至預測金價有望沖至4000美元。
前面說的,都是短期和中期的刺激因素,但如果我們拉長視野來看——
這輪史詩級的金價上漲,實際是從2018年開始的。
自從2018年特朗普1.0時代,發動對華毛衣戰開始,金價就啟動上漲步伐了,至今已經是上漲的第八個年頭。
在特朗普1.0任期結束,拜登治下的四年間(2021-2024),美國及西方國家的經濟是相對繁榮的,美股也一路創下了歷史新高。
這種情況下,黃金依然一路上行,主要原因就是——
中美對抗加劇,中國減少了對美債的持有,將更多海外流動資金用于買入黃金,以此支持人民幣的國際化。
同期,其它金磚國家像俄羅斯、巴西等也在去美元化,加倉黃金,共同推動了這幾年里黃金的一輪大牛市。
顯然,從現在看未來的幾年,中俄等國加倉黃金的動作不會停止,美國衰退的風險也越來越大,區域性政治動蕩也不會停止。
因此,黃金繼續向上的勢頭,目前還看不到盡頭。
這或許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里,確定性機會最大的資產了。
第二個,航運港口。
航運港口板塊今天上漲3.26%,全市場行業排名第二。
這跟長和出售港口資產,引發國內民意強烈反彈的情緒有很大關系。
目前官媒已經高調介入,今天香港特首也在媒體上回應了此事,表示“任何交易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香港特區政府會依法依規處理?!?/p>
市場猜測,未來是否有可能出臺法規,阻止該交易的推進呢?
本來在全球毛衣戰的大環境下,港口資產的收益率前景是被看淡的,估值相對低迷。
但如果牽涉到地緣政治,導致更多的勢力去博弈,爭奪這些稀缺的港口資源,又會發生什么呢?
顯然,在中短期內,估值空間有可能被大幅度推高。
當然,這是從博弈的角度來看,相比起黃金,不確定性就比較大了。
第三個,高壓快充板塊。
今天高壓快充板塊上漲3.13%,在所有概念板塊中漲幅第一。
消息面上,3月17日晚,比亞迪發布“兆瓦閃充”技術,最高充電倍率達10C,最大充電功率1MW(1000kW)。
發布會現場展示的視頻顯示,漢L兆瓦閃充的充電速度實測為充電5分鐘,續航里程增加407公里。
王傳福的看法是,“徹底解決電動車充電焦慮的終極答案,就是要讓電車的充電時間和燃油車的加油時間一樣短,也就是在補能速度上實現‘油電同速’?!?/p>
君臨的看法是,這個技術當然是非常先進的,意義重大。
但,有投資風險。
先說機會。
第一,這個“兆瓦閃充”可實現“1秒2公里”的全球量產最高峰值充電速度,比此前的紀錄快了一倍。
第二,對于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都有很大的好處,能夠進一步加快電動車的普及進程。
在這個消息的刺激下,比亞迪的股價也創下了歷史新高,最新市值高達1.17萬億元。
不知不覺間,比亞迪的市值已經進入了A股前十,超過了招商銀行。
中期來看,還有可能進一步超越中國海油、中國石油,僅次于四大銀行和中移動這些壟斷巨頭。
主要原因是,未來幾年,在俄烏沖突結束,美國加大能源開發的情況下,油價向下是個大趨勢。
而比亞迪,在技術不斷突破、出口加速的情況下,市占率和利潤率都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因此,這個高壓快充技術對比亞迪這類整車廠的加成意義肯定是有的。
但,對于和其配套的快充產業鏈來說,就未必了。
炒科技股的風險在于,市場很容易在短期內將預期打滿,而忽視了不達預期的可能性。
以高壓快充技術為例,上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發生在2023年底,由華為推出的全液冷技術方案。
當時,華為的技術指標是“1秒1公里”,雖然僅為今年比亞迪“1秒2公里”的一半,但也是很驚人的突破了。
全液冷技術的優勢在于,比傳統的風冷技術散熱效率更高,因此能夠承受更大的功率壓力,從而通過有效控制充電設備溫度提升充電速度。
當時華為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2024年底實現——
“全國覆蓋超過340個城市,布局超過10萬個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的目標?!?/p>
但我們從最新的招商證券研報可以查詢到,“截至2024年11月,華為在全國超200個城市共部署超5萬個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p>
僅達到此前設定目標的一半。
主要原因就是,液冷充電槍的成本偏高,對應的充電成本也偏高,導致需求不足。
結果就是,高壓快充板塊在2023年11月份被炒高了一陣之后,整個2024年幾乎都處于漫漫下跌的行情中。
另外,根據券商的預測,在樂觀的情況下,2026年國內液冷超充站數量有望達4.5萬座,對應總市場空間有望達87.3億元。
這跟數萬億市場規模的電池和其它汽車零部件相比,實在是太小了。
因此,高壓快充技術本質是個針對高端用戶需求的小眾市場。
這個技術對于電動車在高端市場的普及是有意義的,但如果過度夸大其意義,過度樂觀,就要小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