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鄧姐姐。
結合新出爐的樓市數據,來聊下許久沒聊過的房子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2月各線城市的商品房價格,相比上月總體穩中略降。
其中,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相比上月下跌0.1%。
結束了從2024年10月以來的上漲趨勢。
例如,北京持平,上海、廣州分別環比下降0.4%和0.3%。
只有深圳,環比上漲0.3%。
另外同比去年2月,這四個一線城市二手房價也還是下降的。
而二線城市的二手房價,相比上個月下降0.4%,降幅比1月擴大0.1%;
三線城市二手房價,相比上月下降0.4%,降幅與1月持平。
新房市場跟二手房類似。
只有一線城市的新房售價,相比上月上漲了0.1%,漲幅與1月相同。
二線城市新房價格,由1月的上漲0.1%,變為持平。
三線城市新房價格,比上月下降0.3%,降幅比1月擴大0.1%。
總結一句話來說嘛——
一線城市的房價,總體會比其他線城市更抗跌。
我身邊經常有朋友,或者有讀者問現在還能不能買房。
嗯,買房這事不能光從房價方面單一判斷
通常還需要結合具體家庭情況,以及家人意見,買房目的等因素。
無法一語概之。
如果大家想以未來房價作為主要考量,我可以簡單聊聊。
核心思想:分化將是未來房價的主旋律。
之前總說,買房一定要注意兩大事項,地段以及人口流入。
大家要知道哦,買房就是買未來。
只有那些人口流入+工作崗位豐富的城市,房價才會率先回暖。
比如一線城市,就挺符合這個特征。
那些既沒有人口流入,又沒有產業的城市,房價難回暖。
從過去幾年房價數據來看,具有較好的人口流入和經濟發展的杭州、成都和西安。
房價累計漲幅領跑二線城市,從高點的下跌幅度也是二線城市中相對比較小的。
當然了,如果你所在的不是一二線城市。
真需要買,就依照實際情況,盡量買在離好地段越近越好。
另外,我還發現樓市有個新趨勢——
剛需房市場份額縮水,改善房持續增長。
先稍稍科普下兩者的區別。
剛需房,解決有沒房住的問題,比如首次置業、落戶需求。
通常是小戶型,60-90㎡為主,低總價、基礎裝修。
改善房,解決住得好不好的問題,如換大戶型、升級學區房。
大平層/復式,120㎡以上,地段和配置更好。
比如2024年的數據,各線城市的三房、四房戶型的市場份額持續增長。
而二房戶型,成交占比延續之前四年的縮水趨勢。
(圖源克而瑞地產)
它們的市場表現也有所不同。
剛需房,受政策影響比較敏感。
比如限購放松,那么可以對剛需房的房價有一定支撐,減小降幅等。
不過這類樓盤,大都集中在非核心區域。
而改善房,抗周期能力比較強,即便是在樓市下行時,抗跌能力也強。
這意味著,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需求升級,正在發生。
盡量買改善房還是比較好的。
有人可能會說:我當然知道啊,但改善房更貴。
如果要買剛需房,也最好蹲靠市中心或好地段的二手房。
因為剛需新房,一般都比較偏遠,以后想置換不好成交。
也有人說,樓市房價下跌的一大原因:
就是剛需樓盤太多,改善樓盤太少。
從供需角度上看,剛需樓盤太多,而人口又減少,剛需樓盤就會降價。
這些年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政策上也有轉變。
比如不少城市,為了滿足改善型需求的增長,都在鼓勵大面積住宅的交易和開發。
像第四代住宅,就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層高更高、有帶花園植物的空中露臺、沒公攤面積。
我最近就刷到個短視頻,是一位業主說在長沙買到了260平300萬的房子。
送了一個45平米的大陽臺,挑高6.8米。
陽臺的植物、照明系統、驅蚊系統、灌溉系統等,全部是精裝交付。
小區有泳池、健身房,地下停車庫也跟豪宅配置一樣。
大戶型很快已經售罄,小戶型即將推出。
幸福感溢出屏幕,著實令我驚訝。
(圖源抖音@高奔GoBih)
以后新樓盤房子的標準會越來越高,單價算下來跟以前差不了多少。
但是產品和裝標更好了,可能也會影響到老房子被迫降價。
舉個形象的例子,以后新房也許好比是現在的智能手機。
位置好,容積率低,戶型好,層高高,空間大,得房率高,性價比高。
老破小和舊款的遠大新,相當于諾基亞小靈通。
PS.
今天兩只可轉債打新,大家參與了嗎?
快來評論區吸吸歐氣~
點右下方“?”,錦鯉附體!
本文文字原創,皆為交流探討之用。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點在看錦鯉附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