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塊買個手機殼?瘋了吧!”。但在武漢武商 MALL,這個 “天價” 手機殼品牌 Casetify 開業首日狂賣 500 個,周末更是被年輕人擠爆。有人反復對比半小時,咬牙掏出手機下單;有人直言:“貴是貴,但千金難買我開心!”
開業僅兩周,Casetify 武漢店日均人流量破千,城市限定款櫻花、黃鶴樓手機殼成 “斷貨王”。店員透露:“很多人買完第一個,隔幾天又來挑第二個。” 社交平臺上,# 武漢人有多愛買手機殼 #話題閱讀量超 1000 萬,年輕人曬單配文清一色:“這錢花得值!”
從楊冪、鹿晗到權志龍,Casetify 憑借明星同款迅速出圈。與 LV、故宮、KAWS 等 IP 聯名,更讓它成了 “買不起大牌,但買得起大牌聯名手機殼” 的平替。在光谷某互聯網公司上班的小陳說:“背不起 LV,至少讓手機殼替我‘炫耀’審美。”“手機殼是我的第二張臉。” 大學生黃同學直言。Casetify 的磁吸防摔設計、個性化定制(甚至能刻名字),加上武漢限定款的本土元素,讓年輕人找到了 “專屬儀式感”。網友 @武漢小玩子 發帖:“每次掏出手機,看到櫻花圖案,心情瞬間變好。”
《2024 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9% 的年輕人愿為 “開心”“治愈”“社交炫耀” 買單。在心理咨詢師李薇看來:“后疫情時代,年輕人更追求‘即時滿足’。手機殼雖貴,但它能高頻次觸發愉悅感,比買件不常穿的衣服更劃算。”
數碼蓋飯覺得這個就是智商稅,但是工作室的女同事表示,100元的殼用半年,500 元的能用兩年,算下來日均不到 1 塊錢,而且花 500 塊買的不是殼,是每天解鎖手機時的‘哇塞’感。
當年輕人愿意為一杯奶茶花 30 元、為游戲皮膚氪 648 元,500 元的手機殼似乎也變得 “合理”。畢竟在這個 “顏值即正義” 的時代,能讓人每天 100 次心動的東西,或許真的值得。你愿意為 “情緒價值” 買單嗎?評論區聊聊你的 “天價” 小物件!(數碼蓋飯還是老實用卡貼機+9.9包郵手機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