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相關文獻來源。
(斡旋梁晉 王镕)
河北軍閥王镕,投靠了河東李存勖,這對朱溫來說絕對是個壞消息。
自己這才登基多長時間啊,底下人就有倒戈叛變的,還是奔著自己的死敵去的,這要產生多么惡劣的影響,其它軍閥會不會效仿?會不會引起什么別的連鎖反應?
無論如何,朱溫必須把王镕給收拾了,不收拾王镕,他這個新皇帝的臉,他沒有地方擱。
朱溫不能接受背叛,可是他何曾想過,自己也曾經數次成為背叛者,甚至成就于背叛二字呢?
這就叫做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打王镕,朱溫派出了兩員將領,主帥是王景仁,先鋒是李思安。
李思安是無雙勇將,打仗就是一個字,猛,而王景仁披文握武,熊韜豹略,更是當世一等一的名將,所以這個陣容,那可以說是相當的豪華了。
這么豪華的陣容,打王镕肯定是沒有問題,只是王镕也不會坐以待斃,聽說朱溫要打他,他很快就把李存勖給搖了過來。
對于李存勖來說,王镕是一定要保護好的,因為天下人都知道王镕已經投奔河東李氏,那自己如果連投奔自己的人都不能保護,以后誰還敢投奔自己?
而且,李存勖也不能一直把勢力收縮在河東,他必須要進取,要擴大版圖,他必須要把后梁在河北的勢力擠壓到河北的大名和山東聊城一帶,只有把缺口打開了,自己才能南下,進行下一步的動作。
所以這趟對陣后梁軍,李存勖是親自去的,他親自掛帥,然后又帶上了麾下大將周德威。
(張弛有度 周德威)
周德威,字鎮遠,山西朔州人,智勇過人,擅長騎射,而且他屬于是李克用時期的老班底,老將領了,他久居戰事頻發的邊塞地區,因此積累了相當豐厚的軍事經驗,說他有經驗到什么程度?到了只遠遠的看到天邊揚起的煙塵,就能知道對方有多少兵馬。
李存勖帶上周德威,很顯然是讓周德威來給他托底。
這經驗豐富的將領,真的和新手菜鳥,很不一樣。
后梁軍人多,而河東軍人少,所以河東軍剛到戰場的時候,他們就比較膽怯,士氣一下就不行了。
要知道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因為有時候打仗靠的就是這么一股勁兒,有這股勁兒,你不一定能贏,但是沒有這股勁兒,你肯定要輸。
那在這個時候,周德威很好的鼓舞了士氣,他對河東將士們說,你們不要害怕,梁軍雖然人多,可他們都是市儈小人,大多是屠豬販酒之流,你別看他們穿的挺好,裝備挺好,可實際上只是虛有其表,他們十個人,都比不上咱們一個人,他們純屬是烏合之眾。
實際上梁軍當然沒有周德威說的這么不堪,可是說話就分怎么說,什么時候說,用什么角度說,周德威適時的來這么一頓鼓舞,一下子就把士氣給拉滿了,主要是他通過語言的藝術,消除了將士們的恐懼心理,之后他抓住時機,帶領將士們立刻對后梁軍發動了沖鋒。
這次沖鋒,足顯大將風采。
這周德威帶著兩隊騎兵,在后梁軍陣里是來回沖殺,出來進去共計四次,那簡直是旁若無人,殺了多少人就不說了,反正光俘虜,就俘虜了上百人。
(旗開得勝 銳不可當)
初次交鋒,河東軍可以說是旗開得勝。
那這個時候,初出茅廬的李存勖,他就有點按捺不住了,他就跟周德威說,老將軍啊,我看后梁軍也不怎么樣,一打就潰,一碰就碎,咱們應該乘勝追擊啊。
你看,這就是典型的驕傲自大,很容易就被勝利沖昏頭腦,更容易忘記初心,本末倒置。
你河東軍是來守城的,你的任務是防守,你現在擊敗了后梁軍,不代表你接下來就也能擊敗人家,萬一這是人家的誘敵之術,就是佯裝落敗,就是為了把你的主力勾引出來呢?
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戰場上的情況那是瞬息萬變,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才行啊。
李存勖不小心謹慎,但好在周德威一向是一個老成持重的人,他立刻就否定了李存勖的想法,周德威說:
咱們的軍隊擅長進攻,但是友軍,也就是王镕的軍隊,他們不擅長進攻,他們擅長防守,而且這畢竟分門別類,是兩支軍隊,協同性不一定好,貿然出擊,沒別的,只會吃虧,所以我建議,既然我們小場已經取得勝利,那目下就按兵不動,因為什么呢?因為后梁軍才是攻擊方,他們比咱們更希望加快戰爭的進度,他們比咱們更著急,那他們著急,咱們就不著急,咱們就耗著他們,耗到他們沒糧食了,沒士氣了,咱們再出擊,那到時候就是十拿九穩,百分百勝率。
周德威說完,李存勖雖然聽了,照做了,但他很不高興,他是“不悅,退臥帳中”,說明這個時候的李存勖還是不夠成熟,性情還是不行,離一個合格的君王,還是有距離的,但是這個距離也不算太遠了,畢竟不管再怎么不開心,他還是聽勸。
(驕傲氣盛 李存勖)
有時候人能聽勸,那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周德威不僅穩重,不僅打仗的時候下盤穩,不犯險,他還十分善于思考,他雖然防守,但卻不是死守,而是巧守。
后梁軍和河東軍對峙,中間隔著一條河,周德威意識到,主動攻擊很危險,可如果就是傻乎乎的這么在原地防守,那也很危險,因為他知道后梁軍的主帥王景仁也絕非等閑之輩,他擔心王景仁如果偷摸的造橋渡河,悄悄的滲入,那河東軍肯定完蛋了,措手不及間必被全殲,所以周德威是一邊防守,一邊后撤,根本就不給后梁軍接近自己的機會。
事實證明,周德威的預判是非常準確的,王景仁真的在偷著造橋,如果周德威沒有及時撤走,那鐵定被一鍋端了。
周德威撤走,他也是有節奏,有規律的撤,他是慢慢的撤,始終和后梁軍保持著一定距離,既不讓后梁軍追上,也不讓后梁軍失去追逐的目標,就這么著,周德威以軍隊為誘餌,不知不覺間就引誘后梁軍離開了大本營,把他們帶到了平原開闊地帶。
到了沒有障礙物,沒有溝壑縱橫的平原地帶,那其實就可以開戰了,尤其河東軍大多是騎兵,騎兵在平原的戰斗力那是呈幾何式增長的。
勝利就在眼前,李存勖又按捺不住了,說老將軍,打吧,一鼓作氣拿下他們!
周德威還是搖頭。
一個成熟的將領,要擁有很多的品質,要擁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要有掌握局勢看透變化的智慧,還有諸如機警,出奇,善于變化等等,這些東西缺一不可,少一點,少一個,你都談不上是一流的名將,但在此之前,所有踏上戰場征戰的將帥,都必須先學會忍耐。
當誘惑來臨,你是否能夠忍耐?
當戰爭勝利的假象出現,你是否能夠忍耐?
當取得功名,成就人生的機會就在眼前,你是否還可以忍耐?
(緊追不舍 王景仁)
年輕的李存勖忍不住,但是早已經把戰爭規律刻進了骨子里的周德威,他能忍得住。
周德威說,我們已經把梁軍勾引出挺老遠了,他們一路追過來,憋氣,難受,他們肯定恨不得將我軍除之而后快,他們現在是士氣最盛的時候,這個時候跟他們開打,那是迎難而上,咱們吃虧啊,所以,我們還要繼續等待。
周德威的想法是,梁軍一路追過來,他們都是輕裝出行,他們要是重裝,帶著糧草輜重,那他們也不可能追的這么快,所以他們身上沒有吃的,就算是有,也很少,那這就好辦了,他們越想打,咱們越不打,咱們繼續耗著他們,把他們耗的人困馬乏,口干舌燥,腹內空空,須知,食為人之本,饑則力不支,把他們耗到這種程度,咱們再發起襲擊,那就是穩贏。
事實證明,周德威的方略完全正確,河東軍繼續閉而不戰,在把后梁軍耗到精疲力盡的時候卻突然又發動了攻擊,這后梁的將士們,他們是一頓不飽渾身沒勁,三日無糧兩眼發昏,根本就招架不住,因此而大敗。
而且,是徹徹底底的大敗。
后梁軍幾乎全軍被殲滅,主力軍隊盡失,二百多將級和校級軍官被俘虜,王景仁更是僅以身免,靠著極強的個人能力才僥幸逃脫。
這場戰役,發生在河北的柏鄉,因此叫做柏鄉之戰。
如果說之前的潞州之戰,是新帝朱溫的出師不利,那么柏鄉的戰敗,就屬于是對朱溫帝王生涯最大的一次打擊。
這場戰役中,后梁損失巨大,朱溫為之驕傲的主力部隊,什么神捷軍啊,龍驤軍啊,那是全軍覆滅,王镕更是全面倒向李存勖,河北地區被李存勖硬生生的撕開了口子,再也縫不上了...
有人失意,那就有人得意,柏鄉的大勝,讓李存勖看到了未來的可能,看到了嶄新的希望。
殘陽如血,浸透了平原,李存勖勒住馬頭,立于尸骸遍野的戰場,染血的袍子披在鎧甲上被風吹起,獵獵翻卷,他縱聲長笑,驚起寒鴉陣陣。
他想起病榻中的先父李克用對他的囑托,心中暗暗發誓——
朱全忠,我要你血債血償,萬劫不復。
趣哥新書《熬通宵也要讀完的中國史》上市
有深度,輕松有趣
有干貨,通俗易懂
冷門史料,奇特角度
喜歡歷史,來一本就對了
參考資料:
《舊五代史·卷五十六》、《梁書·卷十九》
伍純初.朱梁集團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7
張國清.五代武人忠孝觀念探析——以后唐周德威為例.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