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順眼請點個關注~高頻率更新中外歷史故事,供君解悶~
“昔日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詩句中,“王謝”成為門閥世家的代表詞,而在東晉時期,除了“王謝”之外,一度主導朝堂,與皇帝“共天下”的超級門閥,還有另外兩家,合稱為東晉四大門閥。
東晉四大門閥,人們熟悉的是其中三個,“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導王敦為代表的瑯琊王氏;“東山不出,如蒼生何”的謝安謝玄為代表的陳郡謝家;是“不能流芳百世,寧可遺臭萬年”,一生傳奇色彩拉滿的桓溫為代表的譙國桓氏,剩下一個,則是名氣比另外三家遜色幾分的,估計沒幾個人能說得出代表人物的潁川庾氏。
雖然名氣不高,但巔峰時期的人才和權勢,庾氏跟另外三家比完全不虛,庾亮為首的四兄弟皆是軍政書法的全才,讓潁川庾氏幾乎完全把控了二十年的東晉朝堂,四兄弟各具本領,各有特色,老大庾亮之外,老四庾翼名聲響亮,當時人們評價說:“庾亮如同豐年的美玉,價值千金,庾翼則如同災荒年景的糧食,能讓人延命。”
按照“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傳統說法,這份評價中,庾翼隱隱然是在庾亮之上的。
史書中記載,庾翼“風儀秀偉”,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他比長兄庾亮小了16歲,當庾家在晉明帝病死,以外戚的身份與王導分庭抗禮的時候,庾翼剛剛二十歲。
325年,庾太后臨朝稱制,實際政務都由庾亮決策定奪,他一反王導時期的寬和,執法嚴厲,得罪了許多人。
327年,蘇峻之亂爆發,庾翼以白身的身份,領數百人鎮守石頭城。蘇峻沒有強攻石頭城,而是襲擊姑孰,走水路突破了建康的防御。庾亮帶著兄弟幾個狼狽地逃到了尋陽,投奔江州刺史溫嶠。
眾人擁立陶侃為盟主,各起兵馬攻打建康,庾翼也隨軍出發,在攻打朱雀航的戰事中,叛軍大將韓晃率領騎兵突襲聯軍大陣,聯軍被韓晃的勇猛震懾,連連后退,庾翼大吼一聲,手持長弓突前,一箭射殺了韓晃身邊的騎兵,穩住了陣腳。
平定蘇峻之亂后,東晉朝堂形成了陶侃在荊州、庾亮在蕪湖、溫嶠在江州、郗鑒在京口的多頭軍事格局,大家互相牽制,早些年庾亮與陶侃不和,經過勤王一戰,關系大為緩和,庾翼出任陶侃手下的太尉參軍。
334年,陶侃病逝,庾亮接管了陶侃的地盤,成為東晉朝中兵力最多,地盤最大的大臣。庾翼從太尉從事中郎一職,轉任為鄱陽太守,不久再轉任西陽太守,主政一地期間,他安撫百姓,頗得地方人心。
339年,庾亮盤算著北伐,庾翼出任南蠻校尉、假節、輔國將軍,引軍鎮守江陵。庾亮本身軍事能力不濟,當時東晉的軍事也不如后趙,就在庾亮布置北伐時,后趙的石虎察覺到東晉的動向,以大將夔安慰諸將,率兵五萬南下。
后趙大軍勢如破竹,東晉陣亡士兵過萬人,庾亮苦心經營多年的江北重鎮邾城也被攻破。夔安圍攻石城(現在湖北鐘祥),駐扎在石城的東晉竟陵太守李陽苦苦守御,糧草兵器日漸減少,眼看著后趙大軍就能拿下石城,進而威脅東晉荊州的長江防線。
庾亮發現自己北伐的意圖變成了夢幻泡影,心理上直接崩潰了,向朝廷請求辭職。而庾翼則認為此時應該以大局為重,先保住石城再說,他緊急調動手中兵將,屢屢以奇襲的方式吸引夔安的注意力,再將糧草軍需送入石城之中。依靠庾翼的牽扯和支援,李陽死守數月,終于逼退了夔安的大軍。戰后,庾翼以協助守御石城的功勞,晉爵為都亭侯。
340年正月,在家中自責羞愧的庾亮病死。就在一年前,丞相王導病逝,庾家老三庾冰成為庾家在朝堂的代表,入朝擔任中書監,他不分晝夜的處理政務,展示了出色的政治能力,得到了滿朝上下的贊賞。
有庾冰在朝中支援,庾亮病死空出的位置,就順利的落到了庾翼手中。庾翼被封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都督六州諸軍事、假節,鎮守武昌。
這一年,庾翼年僅三十五歲,人們都擔心他過于年輕,連庾亮的水平都達不到。但庾翼上任后,軍務政務嚴明,還有豐富的管理手段,一年多時間,從官府府庫到本地百姓的小金庫,都較庾亮時期有了極大的提升,人們紛紛稱贊庾翼的才能,連后趙的百姓都聽說了庾翼的本事,經常有黃河以南的后趙士人百姓投奔武昌而來。
東晉的史書跟其他朝代的史書略有不同,其中神神鬼鬼的荒誕之事特別多,比如溫嶠“犀角燭照”。另外《劉聰載記》中,也有“時流星起于牽牛,入紫微,龍形委蛇,其光照地,落于平陽北十里。視之,則有肉長三十步,廣二十七步,臭聞于平陽,肉旁常有哭聲,晝夜不止”。也就是一顆流星墜落,變成了肉,還能哭……《晉書》中還說劉聰的宮中常常傳出鬼哭的聲音,劉聰對此極為厭惡卻沒啥辦法,沒過多長時間,劉聰就病死了。
中國古代著名的《搜神記》的作者干寶,《晉書》中也記錄了他父親病死后,母親將其父生前寵愛的小妾推入墓中,十多年后,其母親病逝,干寶要將父母合葬的時候,卻發現他父親的愛妾居然還活著,她說干寶的父親雖死,亡靈不散,能離開墳墓到外面取來食物和飲水,保住了愛妾的性命。
342年,庾翼在武昌鎮守的時候,《晉書》就明白的寫了,“數有妖怪”,當地可能被妖怪折騰的不輕,庾翼一度打算搬離武昌,改鎮樂鄉。還是征虜將軍長史王述寫信力勸,朝廷也覺得更換鎮守地方牽連太大,請庾翼多加考慮,庾翼才打消了搬家的念頭。
當時東晉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名士,叫殷浩,他善于清談,酷愛《老子》和《易經》,非常切合東晉“坐而談玄”的風氣,朝廷數次征辟他出山,殷浩怎么都不肯,在家中隱居十年,名滿江南,人們將他比擬為管仲和諸葛亮。
庾翼對他卻不怎么看得上眼,認為殷浩徒有虛名,他常對人說:“殷浩這類人,應該像東西一樣捆起來,放在高高的閣樓上面,等天下太平,再拿下來用。”這就是“束之高閣”的典故來源。
殷浩的父親殷羨擔任長沙相,在長沙貪婪殘暴,朝廷里面有人給庾翼寫信,請他庇護一二,庾翼回復說:“殷羨驕縱,因為他有個好兒子,但朝政敗壞,往往因為縱容豪強,導致他們成為危害百姓的蠹蟲,江東基業因而日漸衰微。荊州以下二十余郡,長沙政務最劣,我不殺他就不錯了,怎么能還庇護他呢?”庾翼數次斥責殷羨的行為,殷羨惹不起庾翼,只好稍稍收斂。
庾翼看不上殷浩這種清談之士,但他與桓溫的關系非常好,二人曾經約定,要共同平定天下。庾翼多次向朝廷舉薦桓溫,還跟晉成帝述說桓溫的才能,希望皇帝能夠對桓溫加以重用。
對于庾翼來說,他平生的志愿,就是消滅胡虜,恢復中原,再不行也要奪回巴蜀之地。他執掌兵權期間,派人聯系前燕慕容皝,前涼張駿,約好三家共同起兵,合力攻打后趙。
343年,在庾翼的努力下,后趙汝南太守歸附東晉。庾翼立即決定,發兵北伐,他推薦桓宣為梁州刺史,走丹水;桓溫為前鋒小督,走臨淮;自己統領六州大軍,出襄陽北上。朝廷大臣很多都不看好這次相對倉促的北伐,勸說他暫緩,庾翼執意不肯,強行引著四萬兵馬抵達襄陽。
經過一番爭斗,皇帝同意了庾翼的策略,加封他為征西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而原本在朝中坐鎮的庾冰則被封為車騎將軍、江州刺史、假節,鎮守武昌。
庾翼抵達襄陽后,召集大軍,手持弓箭,對著遠處的箭靶,高呼道:“我此次出征,就如同射箭一般!”話音落地,他三次射箭,三次射中靶心,三軍歡呼,士氣大振。
后趙察覺到東晉兵馬的動向,樊城的將領率領騎兵出城突襲,庾翼發兵迎擊,大破后趙軍,斬殺近半。初戰告捷,大批后趙境內不堪重負的百姓前來投奔,庾翼在襄陽設立專門的“客館”,安撫來人,招賢納士。
然而,另一個方向上,桓宣與后趙將領李羆交戰,吃了敗仗,大軍無法前進。庾翼認為桓宣耽誤了大事,上奏朝廷后,貶桓宣為建威將軍。桓宣為此又是慚愧,又是氣憤,沒多久就病逝了。庾翼調遣長子庾方之擔任義城太守,代為統領桓宣的兵馬。
344年,正當庾翼籌劃著發動進攻時,東晉剛即位兩年的皇帝晉康帝病重,需要選擇繼承人。庾家兄弟建議擁立晉明帝的弟弟,時年二十四的司馬昱,但他們遠在朝廷之外,對朝廷的影響力大減。結果中書監何充等人擁立了年僅一歲多的晉康帝之子司馬聃即位。朝廷大權落入何充之手,而皇太后的父親褚裒出任徐州兗州二州刺史、衛將軍、都督三州諸軍事,形成了兵權上與庾家兄弟東西相望的局面。
新皇帝征召庾冰入朝輔政,這時庾冰已經生了重病,推辭了任命。當年十一月,庾冰在武昌病逝,年僅四十九歲。
沒有了庾冰,常年在外的庾翼對朝廷更加缺乏影響力,他自知北伐大計難以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援,便決定暫緩出兵,以荊州為根據地,修繕兵器軍備,儲存糧食,相機北上,并派遣將領攻打巴蜀的成漢,在江陽擊敗了成漢軍隊,讓東晉的觸手得以稍稍觸及巴蜀之地。
然而,庾翼跟他的幾位兄長一樣,輸就輸在了壽命這一塊,庾翼的死還相當具有神話色彩。
史書記載,“翼如廁,見一物如方相,俄而疽發背”。
345年,庾翼上廁所的時候,遇到了“方相”,也就是一位民間信仰的,驅邪避疫的神祗。不久,庾翼背上生了腫瘤,半年就病逝了,年僅四十一歲。
《唐會要》中,評論說,“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鑒裁、庾翼之志略”,將庾翼的志向謀略與賈詡的籌謀劃策、顧雍的持重、王渾的啟良等相提并論,并稱為“八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庾翼和當時東晉許多重臣一樣,寫得一手好書法,早年甚至比王羲之的水準都高,庾亮曾經向王羲之求筆墨,王羲之就推辭說:“你家里有庾翼這般高手,我怎能獻丑?”
不過庾翼和郗鑒等人一樣,忙于政務軍務,書法免不得就落下了,王羲之后來居上,成為“書圣”,庾翼早年還不服氣王羲之的書法水平,到了晚年,他接到王羲之用章草寫的回信,大為嘆服,特地寫信跟王羲之說:“我曾經有張芝的章草,南渡時不慎丟失,常常感嘆好的書法作品就這么消失了,今日看到你的書信,我才知道神妙的書法今日猶存?!?/p>
又值得一提的是,庾翼是庾氏幾兄弟中,最后一個在世的,他希望能延續潁川庾氏的地位,病逝前,上表將自己的官職和部眾都交給了次子庾愛之。
但朝廷擔心庾家長年掌管荊州和江州等重鎮,會對朝廷產生威脅,何充便支持桓溫出任荊州,果然,桓溫的手腕下,庾方之和庾愛之先后被罷免,潁川庾氏就此沒落,后續子孫中,也出過幾任刺史,卻再難主持國家政務。
何充和褚裒先后病逝,桓溫消滅了成漢政權,威望大振,朝廷為了抗衡桓溫,將昔年庾翼看不上的殷浩封為揚州刺史,之后又升為都督五州諸軍事、中軍將軍、假節、殷浩于253年發兵七萬北伐,落得個大敗虧輸,他臨戰膽怯,丟下輜重退守后方?;笢爻脵C落井下石,逼著朝廷將殷浩廢為平民,而桓溫再無人可對抗,就此一飛沖天,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