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到了一定年齡,常常會被問到“結婚”和“孩子”的話題。近日,美國一位選擇不生育的千禧一代女性透露:“當我說不想要孩子時,人們會說‘你真是個可憐的人’。”但她主張:“人生的滿足感并非只能通過成為父母來實現。”
居住在紐約的娜塔莉(38歲)決定不生育孩子,并在社交媒體上積極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目前,娜塔莉作為一名律師助理工作,同時照顧著父親。她決定不生育孩子,并在社交媒體上積極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久前,娜塔莉在TikTok上發布了一段題為“當我說‘不要孩子’時得到的回應”的視頻,并在配文中寫道:“即使被稱為自私,我也不在意。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在視頻中,娜塔莉以諷刺的語氣回應了那些認為沒有孩子是“可憐”的言論。她表示:“不應該因為期待孩子將來照顧自己而生育孩子。孩子不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如果這是生育孩子的理由,那就是出于錯誤的動機。”該視頻截至2025年3月18日已播放約36萬次,獲得了超過5.2萬個點贊和3600條評論,其中許多評論表達了對娜塔莉的支持:
“聽到‘你老了誰來照顧你?’這種話真的很痛苦。我是一名護士,我知道很多人并不會照顧他們的父母。”
“我42歲,沒有孩子,但有侄子和侄女,所以并不感到孤獨。”
“我無法理解那些認為孩子會在他們年老時照顧他們的人!你知道有多少人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后卻從不探望嗎?”
“我有孩子,但我無法理解那些對別人選擇不生育感到憤怒的人。”
此外,一位母親表示:“我感到非常自私,因為我將孩子們帶到了這個混亂的世界。”另一個人寫道:“在意識到自己過著被物質填滿的空虛生活之前,一切似乎都很美好。選擇不生育是一種選擇,但貶低那些想要孩子的人也是不對的。”
娜塔莉透露,年輕時她曾猶豫是否要孩子,但到了30歲左右,她明確了自己不想要孩子的想法。在接受美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她表示,目前她與長期伴侶繼續交往,享受著用自由支配的錢去旅行,并且沒有養育孩子的煩惱。
“以前,我相信結婚生子是過上有意義人生的必要條件。但隨著年齡增長,我意識到事實并非如此。我學會了,我的人生意義在于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滿足感不應取決于是否符合社會的傳統期望。”
目前,娜塔莉的許多朋友和家人都有孩子,因此她樂于扮演“有趣的阿姨”這一角色。然而,盡管她因選擇不生育而過著充實的生活,仍有一些人對她的選擇提出質疑。
“我經常被問到‘你老了誰來照顧你?’,但我無法接受這種問題。我不應該僅僅為了確保有人照顧我的晚年而生育孩子,這會給孩子們帶來巨大的負擔。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對未來的恐懼而做出決定,而是要考慮什么對自己的人生最好。”
娜塔莉還表示,最讓她感到痛苦的是,有人告訴她,如果不生育孩子,她的生活就“沒有意義”。“我對于那些認為只有成為父母才能獲得滿足感的人感到非常惱火。生活的意義和幸福的形式因人而異。”
美國選擇不生育的人正在增加嗎?
根據《皮尤研究所》2024年7月發布的調查,2023年美國的出生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25歲至44歲女性中未生育的比例有所增加。調查還顯示,在50歲以下未生育的成年人中,表示“未來生育孩子的可能性很低”的比例從2018年到2023年上升了10%(從37%增至47%)。不生育或生育可能性低的原因因年齡而異:50歲以上的受訪者中,最常見的原因是“無法生育”,而年輕群體中,最常見的原因是“不想要孩子”。
此外,針對50歲以上未生育者和50歲以下表示不會成為父母的人,調查了美國成年人不生育的原因,結果如下:
50歲以上:
無法生育(39%)
沒有合適的伴侶/找不到伴侶(33%)
不想要孩子(31%)
想專注于事業或興趣等其他事情(21%)
不孕癥或醫學原因(15%)
50歲以下:
不想要孩子(57%)
想專注于事業或興趣等其他事情(44%)
對世界局勢的擔憂(38%)
無法負擔養育孩子的費用(36%)
對氣候變化的擔憂(26%)
結語
看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普通底層民眾面臨的生存壓力都是同樣的大。隨著社會越來越多元化,人們的價值觀也越來越多樣,世界各地的不少人都正在努力踐行“自己不同于普羅大眾的”人生信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