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媽 張旦 攝
#愛臨汾 贏未來。春暖花開、春意盎然。山西省臨汾市攝影家協會,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組織部分影友,利用十一天的時間,走進貴州攝影采風行創作活動,昨晚圓滿結束了,大家高高興興出發,平平安安回家,一路向南走,一路用心感受,基本上走遍了貴州的黔西南和黔東南,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見到了侗族大歌和苗寨風情,心潮澎湃,收獲滿滿,古人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此次行了萬里路,拍出不少攝影精品,今天先編寫第一集,請大家欣賞。
在黔東南榕江縣,我們走進中國第一侗寨“三寶侗寨”,高高的鼓樓映入我們的眼簾,一層層由杉木搭建的建筑威武壯觀,像極了我們山西臨汾的古建飛虹塔,侗寨的鼓樓和我們山西的鼓樓完全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侗寨的鼓樓下面是空曠的,底下中心處是點火取暖,四周一圈都擺放著長條桌,是鄉親們談事議事的地方,更是侗族青年男女對歌相親的地方,每到夜晚,這里熱鬧極了。
畫中游 張旦 攝
寨子門外,開滿了金黃色的油菜花,花香四溢,圍繞了這個寨子,引得來自四方的游客前來打卡拍照,侗族的婦女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在花田中走秀,各種各樣的民族服飾美不勝收,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垂涎欲滴,紅色的、黃色的,組合成一幅美麗的畫卷,美極了。
張旦 攝
當日,三寶侗寨舉辦一年一度的“薩瑪節”,侗族薩瑪節,流傳于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從江縣及周邊的侗族地區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蘆笙陣陣 張旦 攝
侗族薩瑪節(祭薩)是侗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是侗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風俗的遺留。薩瑪節主要以榕江縣車江侗族薩瑪節為代表, 薩瑪節是貴州南部侗族地區古老而盛大的傳統節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風俗的遺留,每年農歷正月、二月都要在“然薩”舉行祭典,場面龐大而壯觀。
草龍游走 張旦 攝
我們來自山西臨汾的攝影團,每一個人都是第一次見如此壯觀的場景,成千上萬的侗族人群,穿著盛裝,抬著祭祀的豬、雞、鴨還有水果和食品,在震天的蘆笙伴奏下,浩浩蕩蕩進入村寨,你寨子唱一曲、她村子唱一曲,侗族的歌聲被稱為“原生態”,悅耳動聽,聽不夠,開闊了視野,真是美極了。
祭祀盛況 張旦 攝
每一位來到“三寶侗寨”參加“薩瑪節”的侗族村民,帶著濃濃的鄉情和虔誠,祭祀他們心中的女神“薩瑪”,在祭祀臺前,載歌載舞,圍繞著祭祀臺轉轉圈圈,鞭炮齊鳴,鼓樂震天,直到轉成頭尾相連,成了人和旗幟的海洋。
侗族女孩 張旦 攝
這一天,也是侗族人的節日,每一位侗族婦女,清早早早的起床,梳妝打扮,撲面飾粉,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對方,據說,他們的服裝都是自己織布,用樹葉蠟染,親自制作。還說,今天也是未婚女子展現美麗和擇偶的日子。
盛況 張旦 攝
“薩瑪節”祭祀活動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盛大的民族民俗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僅攝影愛好者和網絡直播就足足有上千人,當日,中央電視臺發了報道,抖音、今日頭條等自媒體鋪天蓋地,你一打開手機,充滿了屏面,都是這個活動的內容。要是當地允許我們用無人機航拍,照片會拍的更好,宣傳的更遠。
合影留念 張旦 攝
拍不夠,真的拍不夠,好鏡頭一個接著一個。我在想,一個寨子的活動能帶動整個貴州的旅游。我們山西的文旅,也該向貴州學習,找對一個點,選好一個內容,搞好一個活動,比如二十年前的飛越黃河。
我們山西的古建真的是國寶,只要我們用心,山西的旅游一定能輝煌.......
張旦 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