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光伏行業經歷重大變數、深層次調整持續演進之際,行業巨頭業務一片慘淡。時至今日,穿越底部周期的公司寥寥可數。作為全球前三大的光伏電池巨頭廠商,鈞達股份(002865.SZ)近日交出的2024財報顯現了其業務的張力與彈性、對于現有及未來市場的把控力有著坐標型意義,它也將“風險控制”放在經營的優先位,業績表現上率先勝出。
3月17日晚,鈞達股份2024年年報公布:公司實現營收99.52億元,凈利潤-5.91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的毛利潤明顯提升,相比第二、第三季度的虧損,四季度出現4839萬元毛利,環比大幅增長。與此同時,第四季度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79%,歸屬凈利潤環比增幅為30.44%,大幅減虧。
截至2024年底,公司產品線迅速調整至市場主流方向,擁有44GW全N型電池產能,生產基地位于滁州與淮安。
2022年底,全球光伏產業從P型轉向N型趨勢已明朗化,公司的N型TOPCon電池量產旋即落地之外,也不斷規劃海外高效產能布局,持續提升電池產品的全球市場供應力。2024年,公司總出貨量高達33.74GW,其中N型產品占比超90%,同比增長50.58%。據InfoLink數據,公司電池產品出貨排名全球第三,繼續保持N型電池市場領先地位。
技術迭代全速推進,N型產品大幅提升
光伏行業的深度調整,被認為是內卷引發的,價格體系的變動以及供需關系的嚴重不平衡,導致了企業業務的整體思考邏輯有所改變。
此時此刻,走出內卷就不斷需要通過創想、創新來實現跨越式升級。越是有矛盾的升級,越需要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層共同思考新的方向,快速反思總結,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鈞達股份恰恰是在深思熟慮后做出了全新的選擇,把核心業務錨定在了N型電池上,通過產品的迭代升級以及科研水準的不斷進化,不斷探求應對現有急劇變化市場中的最佳解決路徑。
去年第四季度,鈞達股份團結一心,將公司電池出貨鎖定在7.3GW,N型占比達到100%,鎖住全球第一。來自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數據顯示:2024年行業N型TOPCon電池市場份額占比已超60%,預計2025及2026年將持續提升并保持80%以上市占率。鈞達股份作為N型TOPCon電池的技術先行者,率先完成大規模量產,以驕人戰績迎接未來幾年N型大市場的所需。
2024 年度,公司發布全新一代 N 型電池“MoNo 2”系列產品,該產品創新性疊加 J-HEP 半片邊緣鈍化及 J-WBSF 波浪背場技術,實現電池片鈍化性能及 雙面率等多項指標的全方位升級。2024 年度,公司電池平均量產轉化效率提升 0.5%以上,單瓦非硅成本降低約 30%。
截止報告期末,公司中試 TBC 電池轉化效率較主流 N 型電池效率可提升 1-1.5 個百分點,并持續推動 TBC 電池下一階段的量產準備。公司與外部機構合作研發的鈣鈦礦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達 31%,居于行業領先 水平。
技術儲備方面,公司持續開展 TOPCon 電池工藝升級及技術儲備,通過新工藝的開發與優化,為 2025 年電池效率持 續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公司與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研究所等 眾多國內外知名機構開展研發合作,就下一代鈣鈦礦疊層、TBC 等行業前沿技術開展技術研發儲備,以保持公司在光伏電池行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2024年,公司實現研發費用1.98億元,在包括局部鈍化性能提升、電學性能優化、超細柵線優化、光學性能優化、金屬化界面缺陷優化等方面做了大力投入。不僅推動了產品效率的提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使TOPCon電池平均量產轉換效率提高至少0.5%并降低非硅成本。
公司2024年的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比例高達10.24%,繼續位于行業領先,其中本科及碩士等以上人員占研發人員50%以上,大部分為中青年骨干。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領先的研發組織與機制,保障公司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在“三費”方面,公司不斷強化降本增效,其中銷售、管理及財務費用分別同比降低了14.7%、25%、和11%,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并且從研發、產品涉及再至生產段、市場營銷及售后服務全球成,通過精益化、智能化、流程化和服務化等方式逐步提升更強的效率,將產品創新、質量、穩定性和一致性放在首位,這樣不僅可以大幅提升企業的實際工作績效,而且也減少存貨、讓客戶最大程度的滿意。站在全生命周期角度,這就是為客戶省錢和省力,也讓客戶通過產品和服務來感受到鈞達股份的創新設計、良好的成本控制和產品優勢,進一步實現優質到位的客戶關系。這是企業始終追求的軟實力和品牌溢價力。
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因而企業主導的科技創新,應在市場和監管雙向反饋的基礎層面上,用更高效的協同機制來實現,讓企業的創新更具長期性及可持續。
海外市場蓬勃發展
在鈞達股份的2024年報中,還能看到其海外市場業績的迅速提升。公司境外收入為23.73億,占營收比重近24%,較之2023年占比4.69%的數據大幅躍升。標志著中國電池廠商出海的階段性成績。
為何鈞達在戰略選擇上增強海外業務的比重,不斷擴展新領域?這與目前光伏市場的大格局有關。
2024年我國光伏電池產品累計出口規模達59.1GW,同比增長56.5%,遠超硅片及組件增速,從出口數據可證實海外電池需求旺盛。
事實上,海外的組件產能正在不斷擴張,但海外電池產能、產量卻捉襟見肘。據中信建投證券數據統計,除去東南亞四國及中國產能以外,到2024年底海外光伏組件產能預計達200.8GW,而同期海外電池產能僅61.6GW,缺口明顯。中國光伏電池企業憑借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有機會通過產品出口及產能出海等方式,開辟海外新市場,獲得企業發展新機遇。
從去年至今,鈞達股份既要持續參與國內電池市場的激烈競爭,也在海外牢牢把握發展機遇,堅定持續執行全球化戰略,在增量不斷提升的海外市場中謀求突圍。其中公司完成了亞洲、歐洲、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興市場的客戶開拓、認證,并于國內外市場主流客戶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印度和土耳其等地,已經發展成為海外市場排名靠前的光伏電池產品供應商。未來,公司也將持續通過技術、產能的合作建設、投資共贏等多元化的模式探索,進一步融入海外市場本土供應鏈。
上文數據提到,鈞達股份實現了海外銷售業務占比從2023年的4.69%躍升至23.85%。不僅如此,公司2024年第四季度的海外銷售占比已提升至50%,且有望持續增長。
業務上的布局之外,鈞達股份為正積極推進H股發行計劃,強化國際資本化進程。2024年以來宣布赴港上市的新能源企業已超過22家,其中光伏領域就包括鈞達股份、晶澳科技、先導智能、正信光電等,其他新能源廠商還有寧德時代、雙登集團、格林美等。這些公司大部分是體量大、優質公司等,不乏行業龍頭。集體赴港上市的好處,一方面可以增強企業在周期波動期的資金和融資彈藥,快速補充運營資金,港股地區面向全球資本方,其包容性強、低門檻、審批快捷、融資便利,加上不少公司本身就有海外業務,海外投資方理解企業業務和戰略相對容易,這是對于大型優質企業當下最佳的融資選擇。而且,由于香港的天然地理優勢,企業在與投資者的交流上也容易很多。鈞達股份計劃將募集資金用于興建年化產能為5GW的海外光伏電池生產基地。
行業回春在即,價格持續反彈
縱觀2024年的全年,光伏產品價格廝殺慘烈,但進入3月后市場陽春一片。3-4 月份的搶裝潮,已經持續帶動硅料、硅片和電池、組件的上漲。其中,受到下游組件需求的推升,光伏電池片的價格正在不斷回升,而且有的熱門型號電池已經一片難求。
3月12日,210R電池片環比上漲0.02元/W至0.32元/W,連續第四周出現上漲,且漲幅持續擴大。光伏電池作為組件制造的核心環節,具備更高的盈利彈性,價格反彈直接利好鈞達股份等專業化電池廠商。
東海證券的數據顯示,Topcon 電池3 月排產環比提升 36.04%,Topcon183 電池 3 月環比提升 43.31%,Topcon210 電池 3 月環比提升 29.42%。210RN 庫存不足,發貨緊張。
從組件廠商反饋來看,現在各大一線組件廠也難以供貨,市場需求強烈,部分產品訂單雖然已經確認,但如果不加價或者通過其他采買方式的話,下游電站和經銷商很難提貨。就在近日,多家經銷商反映組件廠有的已經沒有貨源了,需要加錢找電池廠商來購買原材料才能補上貨,整體市場的需求急速上揚。
在海外市場,從今年2月底開始組件價格也一路水漲船高,一部分存貨在經過去年一整年和今年1至3月左右的消化后,已有所降低,行情和需求都在逐步走向正軌。國金證券研報表示,近期光伏企業排產提升、價格開始上漲,行業積極信號持續醞釀。隨著2025年電池環節供需關系逐步改善,頭部企業電池效率、成本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頭部高效TOPCon電池片盈利大概率將修復至0.02-0.03元/W甚至更高的水平。
大地春回。
透過創新技術研發、從國內走向海外各個區域增長市場,再加上H股融資計劃,以及優化組織結構、精簡管理流程和提高組織效率、成本改善等,鈞達股份在穿越冰河期做出了應有表率,今年第四季度實現顯著減虧,從而也直接正向影響了2024年全年業績。
當前,光伏產品價格信號逐步傳遞正常、行業庫存大幅減少、電池業務國際化戰略的快速推進趨勢加強,行業復蘇的跡象明顯,鈞達股份也有望提前獲得資本和市場的雙向領先,深度參與全球光伏市場的新一輪周期,實現多方共贏。
(上圖為推廣位)
Nengyuanyihao@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