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今天不聊風花雪月,就聊一個扎心的事實——為什么香港首富李嘉誠拋售港口被罵漢奸,新加坡淡馬錫收購全球資產卻被夸國家英雄?這背后藏著香港財閥群體一場持續180年的精神絕癥。
盯著手機的你,先別急著反駁。1841年英國軍艦剛靠岸,怡和洋行就壟斷了香港所有碼頭。那些花崗巖砌成的棧橋根本不是貨物通道,而是殖民者插進東方土地上的抽血管道。現在李家賣掉的港口股權,和當年洋行大班手里的碼頭地契,你說有什么本質區別?
梁振英那句被罵上熱搜的論斷,戳破了香港精英最痛的傷疤。咱們總說殖民統治結束了,可某些人心里那套跪著掙錢的肌肉記憶,比維多利亞港的海水還頑固。李嘉誠對著鏡頭反復念叨我是個商人,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國家大義關我屁事,資本無祖國才是真理。
但資本真能逍遙法外嗎?看看新加坡淡馬錫怎么玩的。人家拿著國家主權基金滿世界買買買,買完港口機場全交給政府軍管。香港財閥呢?掙了錢就轉移海外,遇到危機就讓政府擦屁股。這不就是經濟版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嗎?被殖民者虐待久了,居然愛上綁匪的邏輯。
現在說個顛覆三觀的結論:香港樓市天價、民生困頓的病根,不在土地供應,而在殖民資本從未真正斷奶。那些號稱市場經濟的財閥,骨子里還是1841年買辦那套吸血邏輯。他們建的不是商品房,是新時代的鴉片煙館;搞的不是自由貿易,是穿著西裝的資源掠奪。
有讀者要拍桌子了——你這是仇富!別急,咱們用事實說話。當年蘇伊士運河怎么把埃及坑破產的?先誘騙你借債搞基建,再掐著命脈吸血百年。這套路眼熟不?香港某些港口交易,和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的債務陷阱有什么區別?只不過現在換成了西裝革履的金融合同。
更荒誕的是集體心理。新加坡抓個貪官能嚇得富豪排隊自首,香港某家族基金會搞個慈善捐款就被吹成道德楷模。到底誰在守護公共利益,誰在搞贖罪券式的偽善?說句誅心的——某些人跪著掙錢站著捐錢的把戲,騙得了自己騙不了歷史。
寫到這兒肯定有人想問:照你這么說香港沒救了?恰恰相反。看看深圳河對岸的北部都會區計劃,那才是撕碎殖民契約的破局點。但某些既得利益者拼命阻撓開發,是真怕傷到地產生意,還是恐懼失去買辦特權?答案就在他們瘋狂轉移資產的行動里。
最后拋個靈魂拷問:如果明天外資要買走香港所有公共設施控股權,你是支持自由市場交易,還是拼死守護國家經濟命脈?別急著回答,先想想1841年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英國艦隊指揮官在碼頭插上米字旗時,香港漁民臉上是什么表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