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鐵路運輸法院召開座談會落實會議精神并對后續如何進一步強化黑土地保護展開激烈討論。院黨組書記、院長林海軍、全體員額法官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會議上,院黨組書記、院長林海軍表示,黑土地是吉林省寶貴的自然資源,我院受理的李某某等人的非法采礦案件,經鑒定體積共計10萬余立方米,價值人民幣713.61萬元。我們必須秉持著“恢復性司法”工作理念,靈活使用補植復綠、綜合治理等多樣化責任承擔方式,與涉案政府部門召開“黑土地專題”府院聯動會議,通過聯合監督回填與判后回訪等形式,直接與涉案當地執法機關聯合強化生態修復監管。
黨組成員、副院長高飛表示,作為李某某等人非法采礦罪案件的承辦法官,此案屬于典型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涉案被告人均已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在泥炭挖出后就已經造成了國家礦產資源的破壞,犯罪既遂,現涉案8名被告人均被判處刑罰,并繳納生態修復金,我們正與行政機關聯合進行回填修復工作。
會議相關人員一一發表觀點,經過熱烈討論,在修復工作上提出:
1.“立牌子”:通過在黑土地破壞區域設立司法警示教育牌,將違法行為通過文字、圖片、視頻、LED動畫等多媒體形式,結合實物展示,介紹吉林省地域黑土地的基本特性、分布范圍,闡述黑土地破壞問題的嚴重性及其對生態環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2.“移線索”:通過與行政機關召開府院聯動會議,強調行政機關在行政監管過程中發現犯罪線索,應當及時移交司法機關,共同探索建立《黑土地保護框架協作機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源頭預防、日常摸排、依法查處、責任追究等各環節依法依規制定完善的運行管理制度,形成切實有效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3.“促修復”:采用直接修復與間接修復的方式共同推進,通過直接修復維系自然系統健康、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將非法采挖但未滅失的黑土資源直接原地回填,確保黑土資源不流失。對于黑土資源已經滅失的案件積極引導違法行為人自愿繳納生態損害賠償金,用于所在地區生態修復,人民法院積極跟蹤生態損害賠償金的落實及運用。
4.“重審判”:在違法行為高發地區建設巡回法庭區域,并在該區域設置生態修復前后對比圖文,將破壞行為通過圖片形式向更多群眾展示,以起到源頭預防、源頭警示的目的,同時形成與生態修復后鮮明對比,展現法院生態修復成效。
5.“強宣傳”:加大黑土地專項普法活動,可以設置互動游戲、問答環節、宣傳冊頁和海報等,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增強公眾的黑土地保護意識。強調公眾參與在黑土地生態修復中的重要性,發布法院典型案例及突出法院黨建引領,聯合共建開展普法宣傳取得的成果。同時,提供黑土地保護相關的科普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
會后,通化鐵路運輸法院各部門圍繞座談會確定的工作任務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務實的工作舉措,進一步夯實對黑土地保護,以實際行動助力綠水青山建設,持續貫徹徐家新院長關于黑土地保護的理念,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發揮司法建議、生態環境保護令等形式在生態恢復中的作用,法治護航生態美,讓“補植”真正能夠“復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