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藝術教研活動,創新非遺傳承路
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羅曉萍 陳瑾 曹蕾)非遺薪傳,藝彩紛呈 。3 月 19 日下午,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中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教育教研活動,主題為 “非遺薪傳?藝彩紛呈 —— 中小學藝術教育中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策略研究”,匯聚了江夏區中小學專職音樂、美術教師200多人,開啟了一場民俗文化與藝術教育深度交融的探索之旅,推動本土民俗文化在中小學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
在報告廳的大屏幕上播放了《舞龍少年》微電影,用充滿活力的畫面,瞬間抓住了大家的眼球,營造出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活動在全體音樂教師悠揚的歌聲中拉開帷幕,他們共同演唱了《大美江夏》,以動人旋律描繪出江夏的美麗風光與人文風情,飽含著對本土文化的熱愛,為活動開場營造出溫馨而熱烈的氛圍。活動的核心環節之一是江夏區文化館館長徐競翔帶來的非遺講座《看“舞龍少年”,聽“湖泗風華”—— 江夏地域文化活態傳承的多元實踐與創新探索》。
江夏區文化館館長徐競翔憑借豐富的行業經驗與深入研究,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江夏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實踐生動地展現在教師們面前。從舞龍活動背后的歷史淵源,到湖泗文化的獨特魅力,到金口古鎮的數字重生,以及江夏非遺活態傳承與實踐案例分享,后續聯動,由“非遺進校園”到“非遺在校園”打造校本特色品牌。徐館長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晦澀的非遺知識變得通俗易懂,為在場教師們開拓了視野,也為他們在教學中融入民俗文化提供了豐富的靈感與方法。讓藝術教師們對江夏地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為他們探索民俗文化在藝術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新思路。
湖北美術學院團委繪畫學院帶來的情景朗誦《千萬流量的網紅村竟然是畫出來的》驚艷全場。表演嘉賓們用飽含深情的朗誦,搭配極具創意的舞臺呈現,將藝術與民俗文化的融合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讓在場觀眾深切感受到民俗文化與藝術碰撞所產生的獨特魅力。
在精彩的表演之后,金口小學的羅慧老師和徐丹妮老師分別展示了小學音樂課《龍咚鏘》與小學美術課《草龍趣味樂無窮》。羅慧老師的音樂課通過歡快的節奏、生動的教學方法,將草把龍文化民俗音樂元素巧妙融入課堂,讓學生們在歌聲與舞龍律動中感受傳統音樂的魅力;徐丹妮老師的美術課則以草龍為主題,引導學生們動手創作,在趣味實踐中傳承民俗美術技藝,培養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熱愛。這兩堂課都是在江夏區體衛藝站教研團隊的指導下,老師們自己創編教材與教案,達到審美感知、文化理解、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的目標。為在場教師們提供了民俗文化融入藝術教學的優秀范例,引發了大家對課堂教學創新的深入思考。
此次活動由江夏區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工作站、江夏區文化館主辦,江夏區金口小學承辦。這場意義非凡的教研活動,不僅提升了藝術教師對非遺文化的認知水平,更為江夏區中小學藝術教育與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通過專家講座、精彩表演和課例展示,為教師們提供了寶貴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助力學生在藝術學習中增強文化自信、提升藝術素養,傳承非遺文化,在江夏區中小學藝術教育發展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