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勁牌有限公司放緩了高增長的腳步,為什么?其實,“做少”是勁牌的一種生存觀。
2023年月1日,勁牌召開七十周年高質量發展報告會,并發布《勁牌可持續綱領》:堅持“健康人類、永無止境”的宗旨,堅持“做少做小、做專做精、做強做久”的生存觀,勁牌將繼續聚焦保健酒、草本白酒、中藥業三大主營業務,保持戰略定力,著力打造百年品牌、百年企業。
日前,筆者再次深入勁牌調研,逐漸明白了勁牌“做少”的意義。
一、“少”的戰略內涵:聚焦主業,抵御誘惑
勁牌的“做少”并非簡單的減法,而是通過聚焦核心業務,將資源集中到保健酒和草本白酒的差異化賽道。
35年前的1990年,在大冶縣消防隊的一個會議室里,勁牌董事長用信紙寫了一個稿子,提出在20年之內把中國勁酒做成中國滋補酒第一品牌(當時還沒有保健酒之說),后來勁牌真是這么做的,中國勁酒成功后,勁牌人的豪氣上來了,不僅做了草本白酒,而且還做了一大串,一下搞那么多個品種。按照常理來說產品市場1+1=2,但實際是1+1沒有=2。2013年推出的毛鋪苦蕎酒雖成功成為50億級單品,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此后,勁牌痛定思痛,提出“保健酒、草本白酒、中藥業”三大主業的聚焦策略,并砍掉非核心業務,將研發投入的80%以上集中于健康領域。
這種克制背后,是勁牌對行業本質的深刻認知:保健酒市場具有高門檻屬性,需長期積累技術壁壘和消費者信任。其核心競爭力正源于對細分領域的專注。
二、“多”的技術縱深:以科技賦能品質升級
在戰略做“少”的同時,勁牌在研發層面卻呈現出“多維度深耕”的特點。投資3.8億元建立的勁牌研究院,配備410余名研發人員(碩士博士占比超40%),構建了覆蓋微生物研究、中藥指紋圖譜、數字化提取等12個科研平臺的創新體系。通過與美國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合作,其研發觸角延伸至全球前沿技術,例如:
中藥現代化:采用指紋圖譜技術確保藥材道地性,通過數字化提取技術實現成分精準控制;
微生物研究:分離鑒定酒曲中的根霉、酵母等微生物,建立菌株數據庫,提升發酵工藝穩定性;
健康功能開發:如毛鋪苦蕎酒的核心專利“抗酒精性肝損傷護肝白酒工藝”,將健康屬性融入傳統白酒。
這種“少品類、多技術”的模式,在對用戶友好的同時,使勁牌在保健酒、草本白酒領域形成難以復制的技術護城河。
三、動態平衡:在“多與少”之間尋找最優解
產品選擇問題是勁牌的當務之急:產品不選擇好,1+1+N不選準,會導致平推、資源浪費。
勁牌的實踐揭示了一個辯證邏輯:只有通過戰略聚焦(少),才能為技術創新(多)提供資源保障;而技術突破又反哺產品競爭力。這一平衡體現在三個方面:
產品精簡與場景細分:砍掉冗余產品線后,勁牌推出金眠酒(定位健康睡眠)、歡度酒(瞄準年輕社群)等精準細分產品,以“1+1+N”策略(核心單品+潛力單品+區域定制)實現市場穿透。
產能集中與品質提升:在貴州茅臺鎮、湖北大冶、四川宜賓等地建設三大原酒基地,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邊際成本,同時將節省的資源投入品質管控,如制定嚴于國標的中藥材種植標準、實施“六位一體”質量管理體系。
市場收縮與價值延伸:放棄盲目全國化推廣,轉而深化重點區域運營,實行“四策”戰術,同時通過“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的健康理念輸出,將品牌從產品層面向生活方式層面延伸,強化情感共鳴。
四、啟示:從“數量擴張”到“質量革命”
戰略定力優于規模焦慮:在行業普遍追求“做大做強”時,勁牌選擇“做專做精”,其超百億營收中保健酒占比超60%,證明細分市場同樣能孕育巨頭。
技術深度決定競爭高度:年均3%以上的研發投入占比(超20億元),使其在健康屬性開發、品質穩定性等關鍵領域建立優勢,打破“保健酒=低技術”的行業偏見。
用戶價值重于短期收益:從“不要貪杯”的廣告語到“陽光班”公益項目,勁牌對“社會友好”,將社會責任融入品牌基因,形成差異化認知7。
勁牌的“做少”生存觀,本質是對商業本質的回歸:在信息過載、選擇泛濫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覆蓋多少領域,而在于能否在特定領域構建不可替代的價值。正如勁牌董事長所言:“做少做小才能做精做強”,這種戰略清醒,將助力勁牌在健康產業的藍海中持續領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