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今日遭遇調整,滬指早盤短暫震蕩后加速跌破3400點,午后繼續下探失守多條均線支撐。全市場超4300只個股下跌,僅船舶制造、采掘等板塊逆勢上漲,消費電子、半導體等熱門賽道跌幅居前。
一、市場是因為什么而大跌呢
1. 外圍沖擊加劇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疊加中概股重挫,中國金龍指數單日暴跌4%。特朗普宣布4月2日啟動對等關稅政策,特定行業額外征稅預期引發全球市場動蕩。外部不確定性顯著沖擊A股情緒,北向資金單日凈流出超60億元。
2. 業績驗證期壓力
年報季報披露窗口下,前期漲幅過高的科技板塊面臨獲利盤兌現壓力。以機器人概念為例,該板塊年內平均漲幅達35%,但部分企業Q1業績預告不及預期,導致資金加速撤離。AI算力、半導體等硬科技賽道同步回調,折射市場從題材炒作轉向基本面驗證。
3. 技術面共振調整
滬指突破3400點后量能持續萎縮,市場缺乏主線引領。指數失守5日均線形成反壓,疊加股指交割日波動放大效應,技術性調整需求集中釋放。MACD指標日線級別死叉,短期或考驗3350點支撐位。
二、投資者又要如何去應對呢
短期防御:若指數未能快速收復3400點,重倉投資者可考慮適度減倉,優先降低估值透支嚴重的題材股倉位,轉向銀行、煤炭等低估值防御板塊。
中線布局:經濟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待市場企穩后可關注兩條主線:一是業績確定性強的AI硬件、機器人等硬科技;二是消費板塊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食品飲料、家電龍頭,政策催化下存在估值修復空間。
三、最后,又有什么樣的結構性機會呢
1. 避險配置:黃金板塊受益全球避險情緒升溫,銀行股股息率超5%凸顯防御價值。
2. 科技主線:AI算力基礎設施、人形機器人等賽道調整后,仍然具有一定的配置價值。重點關注那些回調后具備業績支撐的AI硬件以及機器人等硬科技。
3. 消費復蘇:商務部促消費政策加碼,關注啤酒、小家電等細分領域量價齊升機會。
當前市場雖面臨短期的調整壓力,但經濟復蘇與產業升級的長期邏輯未改。投資者宜保持底線思維,避免情緒化操作,利用波動優化持倉結構。歷史數據顯示,滬指月線三連陽后出現5%以內的回調屬正常整固,中期可關注20日均線附近的支撐力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