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日報》報道,家有初一學子的張先生向媒體求助:
孩子需要平板登錄DeepSeek修改作文,并聲稱是“老師要求的”。
張先生表示,寒假為了防止孩子用智能軟件生成作文,費了好大的勁讓他限時作文。現在自己的育兒主張跟老師的教學要求有了點小沖突,該如何處理?
人工智能浪潮來襲,AI不可避免會影響到教育領域。家長的焦慮不無道理,但作為教師群體,是否也同樣焦慮未來的職業發展呢?
連AI都批改作文了,語文老師這個職業是否會有消失的一天?
這真不是危言聳聽。
AI作文批改系統
據杭州網報道,AI作文批改系統在杭州市勝利小學投入使用已經超過一個學期。
杭州市勝利小學教育集團江琳璘副校長表示:
“目前學校使用的這套AI作文批改系統,已經在勝利小學的四個校區全面推廣,主要應用于3-6年級語文單元作文練習的批改。”
“過去我們語文老師批改一個班45位同學的作文,即使全神貫注,至少也得花費四五個小時,碰到一些情節復雜的敘事性作文,批改所耗費的時間就更久。而現在借助AI,短短20分鐘,就能得到一份有關全班45位同學的作文情況分析報告。它不僅能從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基礎知識方面給出準確反饋,還能根據每個單元的習作要求,呈現學生的達標情況。為老師提供了人工短時間內難以獲得的信息,極大地提高了老師們的作文批改效率。”
面對如此智能高效的AI,語文老師們真的不擔心失業嗎?
AI批改作文好在哪里?
傳統的作文批改,靠語文老師逐字逐句的圈閱。一看字詞是否規范使用,二看表達是否流暢生動,三看結構是否合理通順。
在中小學推廣AI批改系統后,語文老師花在作文批改上的時間將大大減少。尤其是類似錯別字、標點符號等基礎知識的批改,依靠AI系統,“分分鐘”就能完成。
早在2020年,“有道詞典”就推出了“作文批改”功能,運用 AI 技術來完成批改英語作文的工作。
DeepSeek爆火之前的2024年,“科大訊飛”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布了星火智能批閱機。
它的外觀類似于辦公室常用的復印打印一體機。只需10分鐘,它就能完成全班的作文批閱,還能將批注和評語全部打印在作文紙相應位置。
從錯別字、語病等糾錯方面,AI技術的確大大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這是毋庸置疑的優勢所在。
AI技術為何無法取代語文老師?
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語文老師,為何無需擔心被AI取而代之?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駱冬青認為:
AI以數學和數據邏輯對人類寫作進行的高級模仿,缺乏了“人味兒”。只有人才能寫出跟我們心心相印、呼吸相通的文本,這是AI所不具有的。
杭州市勝利小學605班的瞿同學,面對AI的“機械式”批改,就很不以為然。
“比如在批改那些描述心情、表達情感的句子時,AI沒法很好地捕捉到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真情實感,容易出現理解偏差。”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曾經在一次采訪中表示:
“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表達,處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擁有表達的天性。”要通過作文的教學和學習,讓孩子們“學會觀察、審美和表達,通過寫作,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得到訓練。”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
AI能夠糾正錯別字、語病,但是它無法教會學生如何觀察、如何審美,并且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有媒體工作者曾用AI做過一個實驗。他讓AI寫他的一位語文老師。
- “那個年代的藍布衫像褪色的天空,蔣老師卻總穿著收腰的碎花襯衫。改作業時袖口滑落半截,露出的手腕比粉筆還白。我們傳閱她帶來的《十月》雜志,油墨香混著她身上的百雀羚味道,在三月潮濕的空氣里發酵成某種令人眩暈的渴望。
- 春天總是來得很慢,柳樹梢的冰棱還未化盡,教室的玻璃窗卻凝滿細密水珠。蔣老師站在講臺上讀《赤壁賦》,聲音像初融的雪水漫過鵝卵石。那時我總錯覺她裙擺掃過的地方,會生出嫩生生的草芽。
- 她帶我們讀鐵凝的紅襯衫時,窗外的榆樹正爆出新綠。陽光斜斜切進教室,粉筆灰在她發梢浮沉,恍若早春的雪霰。‘花苞在等待時機呢。’她念這句時,手指無意識撫過課本上油墨印染的鉛字,仿佛在觸摸文字里沉睡的春天。
- 那年月,縣城書店的柜臺像冬天的凍土般貧瘠。蔣老師的樟木書箱卻是口神奇的窖藏,總能掏出沾著油墨香的驚喜。我們傳閱《人到中年》的皺頁時,她正伏案批改作文,鋼筆尖在紙上游走,宛如春蠶啃食桑葉的沙沙聲。我常疑心那些揉碎的煙霞與星斗,都被她收進了批注的紅墨水里。”
短短的400字,就有17處地方用了6種修辭手法。文章看似華麗,實則空洞。大量的形容詞堆砌,給人感覺就是矯揉造作,虛情假意,用力過猛。
文章看上去很漂亮,卻沒有真情實感。這也是AI批改系統的最大弊端。而這種寫作能力的訓練,必然是“手工作坊式”的言傳身教。
此時討論AI是否會取代語文老師,恐怕還言之過早。
結語
正如有媒體工作者所言:
寫作最本真質樸的原點是觀察世界、思考世界、探索心靈和情感的表達。好的作品都在開拓前人未曾體驗過的思想、情感與美。從這方面說,AI縱使再強大,也難以替代一切。
只要語文老師還堅守并捍衛著“審美訓練”的主責主業,AI就無法取代這三尺講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