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青州三中校友”微信群今(2025年5月7日)一大早突然炸開了鍋。
這源于校辦李繼武主任上傳了一篇江波老師的《趙公習功榮退賦》(全文另發)。
我們敬愛的趙習功老師榮休,這無論對學校還是對我們這些學生來說,可是個大事件。
我看到這個消息,第一感覺是:趙老師退休了,作為趙老師的學生,我自己是不是也老了?
這當然是我最不愿意承認的一個現實。
2
因為我印象中的趙老師永遠是22歲的模樣。
趙習功老師是我們的第一任高中語文老師,我們1987級二班也是趙老師帶的第一屆學生。他是第一次當老師,我們也是第一次進高中,因為都是“第一次”,就這樣我們師生一起摸著石頭過河,“相互成就”走過了38年。
還記得第一次見到趙老師,是在我們男生宿舍里,個子高高、面龐白凈、陽光燦爛的他,鄰家大男孩模樣。他略帶羞澀地自報家門:本縣王母宮趙家村人氏,今年剛剛從昌濰師專畢業,是87級一二班的語文任課老師,兼任我們二班的班主任。
當時還沒有“趙家人”這個概念,顯然趙老師也不是今天意義上的“趙家人”,這就是一個通過讀書進城、改變命運的農家孩子。
作為農家子弟,我們迅速找到了學習目標,好好讀書,三年后我們也能成為一樣優秀的你!
3
說來,真的是第一次當班主任,那時趙老師早就在床鋪上寫上了每個人的名字,這在法律上叫“特定化”。或許是經驗不足,或許是資料不全,趙老師完全是按照他理解的男女性別進行了宿舍安排。
例如現在北京的崔敏同學,還有秦福軍同學,幾位名字明顯男性化,都被趙老師安排進了我們男生宿舍,而純爺們趙光莉同學則被理所當然劃入了女生宿舍。以至于后來留學德國的袁東升同學經常調侃趙光莉,說他進錯了宿舍門。
這一軼事好長時間內成了班級里的談資,就我現在寫來,還忍俊不禁。
4
我們二班成立之初,就有點先聲奪人之勢。
王寶燕同學作為新生代表在開學典禮上發言,一下子讓我們都開始嫉妒起這個胖墩墩、大臉盤的姑娘,她是怎么被發現的呢?這當然有趙老師的舉薦之功,熟悉之后才知道她在李集初中擔任班長,這樣的場合,自然能壓得住氣場。
那一天的她發言中氣十足、聲音洪亮、文字優美,可惜,40年過去,這些我們都忘記了,只記得她把“諄諄教導”朗誦成了“淳淳教導”,甚至一段時間這成了她的外號。按她的水平,絕對不應該犯這么低級的錯誤,難道是緊張,還是我們聽錯了?相信現在客居加拿大溫哥華的寶燕同學看到這里,一定會想起自己的那個高光時刻。
1988年文理分班,以我們這個班為基礎組建了文科班。幾乎我們老二班的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了文科,倒不是不知道當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至理名言,只是因為學校已經確定趙習功老師留任文科班班主任,于是愛老師的我們也選擇了文科,“老師走我就走,老師不走我就留”,為人忠厚純樸的袁守忠這句話讓我銘記一輩子,盡管他已經遠離我們7年了。
(二排右起第2人為趙習功老師)
這一人生重大選擇也最終改變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后來,因為學校里面的不可猜測的人事變動,趙老師沒有把我們這一級親手送入大學,這導致我們這一班同學幾乎都是在復讀后才進入理想的大學。
這于我們當然是遺憾,于趙老師來說是更大的遺憾,因為我們是“黃埔一期”。但毫不客氣地說,我們這一級幾乎成為了青州五中(2014年與三中、六中合并成現在的新三中)最為優秀的一級,我想我們無愧于“黃埔一期”這個榮譽。趙習功老師一定同意我的這個論斷,我的同學們也應該不持有異議,因為今天的我們無論是在青州還是在外地,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無論是從政還是經商,都成為中堅力量。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時,我盤點后吃驚地發現:我們這一班同學竟然沒有一個人因犯罪進去。這是我們87級2班最大的榮光,或許也是趙老師最大的驕傲!
5
其后的趙老師高歌猛進,正如江波老師的《趙公習功榮退賦》所言:
初登教席于青州五中,傾灑熱血二十載,育桃李而德澤遠播,行穩致遠;繼而擢升青州一中,運展匠心,振鐸百年名校,聲名日隆。其后執掌民族中專,革故鼎新,傾力而為,使黌舍重煥華彩;再主青州三中,嘔心瀝血,激揚教化,令庠序再續榮光。后膺重任于圣維科技,勤勉敬業,篳路藍縷,致新校基業始固。
這是一個農村教師的奮斗歷程,也是一個農村讀書人的人生寫照。除了春蠶和蠟燭,還有什么更形象、更貼切的比喻?
6
畢業后,我曾多次見過趙老師。
印象中1997年我在楊家莊法庭工作,因為青州五中校辦工廠的擔保糾紛,那個案件倒也簡單,無非是欠債還錢。我曾回過母校,公務完成后,專程跑去和趙老師交流。他的學生成了法官,這是趙老師的期待,他囑咐我一定好好干,我想這30年的法律職業生涯,我或多或少做到了。
再后來,我開始在《青州日報》發表一些豆腐塊,趙老師見面談起我那些現在看來自己都臉紅的“作品”,總是如數家珍,那是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厚愛。
再后來,我們有了QQ、博客、策博、微信,我在上面經常發自己的一點小東西敝帚自珍,趙老師總是贊揚有加,這是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售后服務”,多么好的老師啊,一日為師,終生指導!
前幾天,母校文學刊物三葉草征文,我草就了篇《三葉草,寄托著一個五十多歲老校友的人文情懷》,發稿前請趙老師指正。
學堂,您好。拜讀了您的大作,很受感動。回憶往事,娓娓道來,情辭并茂,有美好的青春印記,有深深的人生感悟,有滿滿的祝福。看到您一部一部的作品問世,甚慰。
老師的毛病就是“好為人師”,文章中有幾個標點和詞句需斟酌,一并列出,請再推敲。
一、三葉草代表著幸運與希望、堅韌與生命力、愛。三層意思之間都用頓號,我回復時寫錯了,文字中生命力后用了“,”號,改一下;二、“青州教育”“青州法苑”都是報刊,應用書名號《青州教育》《青州法苑》;三、文學受熱捧,給人們打開了“一扇”充滿著無限遐想的世界和領域。一扇世界和領域不搭配,把“一扇”改為“一片”;四、文學一紙風行全國的時代。文學后加“作品”是不是更符合一紙風行的意思。
作為一個50多歲的人,我曾歷經過多個崗位,也當過不大不小的官,接觸各色人等,現在除了恭維,有誰愿意好為人師?竟然這樣用心地給你指點,除了老師還能有誰?我又怎么不珍惜這樣的機會和待遇?
趙老師微信發回的時間是2025年3月17日21:32,我們老家人睡覺早,這更讓我為打擾老師而羞愧,也為老師的熱情所感動。
7
2024年國慶前夕,和劉世平、齊云江同學“三個代表”,在濟南見到了趙老師,并探望正在療養的趙師母。
當年,趙師母在拾甲初中當老師,她和趙老師一樣把我們當兄弟對待,在他們的新房(就是學校的一間宿舍)里,她給我們下面條。一晃近40年過去,韓老師見了我,我見了韓老師,竟然都如當年一樣的親切:老師沒老,我們也永遠年輕!
今天,看到趙老師榮休了,我突然懷疑他真的到了退休的年齡?想想豈不是真的,畢竟我也是53歲的人了。我們常說老師不老,我們就不會變老。其實,正是我們變老了,老師才老了啊!
我想,無論如何,我們的心總是年輕,因為心中永遠有趙老師給我們栽下的那顆文學種子,她激勵我們前進,讓我們奮發,更讓我們永葆青春的芳華。
祝福趙老師榮休。
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