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來到日本的人會發現,在電車里,所有人都出奇地安靜。無論車廂里人再多、再擠,幾乎聽不到交談聲。最多是偶爾的車輪摩擦聲、報站提示音。
在日本的電車里,大家都在安靜地看書或戴著耳機刷手機,與國內的地鐵上開著外放刷抖音、熱火聊天打電話、暢所欲言地與朋友交談的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今天,旅日君來跟大家聊聊這其中可能的原因。
“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基因
在日本文化中,“不給別人添麻煩”(ご迷惑をかけないように)仿佛是一條深深刻進DNA里的社交準則。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這條準則就會被反復灌輸。
電車是一個封閉空間,聲音很容易放大。日本人認為,在這種環境中大聲交談,會打擾到別人,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學生,他們可能在車上閉目養神,或者安靜地閱讀、思考。
電車上的“無聲契約”
日本的電車文化是一種“默契文化”。沒有明文規定必須安靜,但大家都自然而然地遵守這一規則。這種默契并非一天形成,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社會習慣積累而來。
再加上日本電車乘客中的一大部分是上班族。他們每天在擁擠的車廂里度過一段不短的時間,如果所有人都吵鬧不休,那簡直是災難。保持安靜,是一種集體的默契,也是自我保護。
手機靜音文化
在日本的電車里,不僅人們不愛說話,連手機也被默認為“靜音模式”。電車上經常能看到“請關閉手機鈴聲”的提示,尤其是靠近優先席的位置,還有提醒不要打擾佩戴助聽器或起搏器的乘客。
即使有人接到電話,也會迅速掛斷,或者用極低的聲音說一句“我在電車上,稍后聯系”。
不是不能說話,而是要看場合
當然,日本人也不是在電車上絕對不開口。你會發現,在新干線或觀光列車上,親友之間聊天的聲音明顯多一些。只是即便如此,他們也會注意控制音量,盡量保持低聲交談。
而在夜班電車或周末的末班車上,有時候還能遇到喝了酒的上班族,聊得熱火朝天。只不過,他們通常會盡量在不打擾別人的前提下釋放情緒。
咱們中國人喜歡熱鬧,第一次來日本旅行的游客,可能在安靜的日本電車里,反而有點不適應,甚至覺得有些壓抑。但換個角度看,這種安靜也帶來了更多的尊重與自由。大家可以在車上安心看書、閉目小憩,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會被無端的喧嘩打擾。
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目的。同時,日本的“沉默文化”也讓人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別人的空間。
旅日君家住得距離公司較遠,每天都在電車里花費3個小時。但在這種安靜的電車環境里,我會充分高效地利用這3個小時,處理工作、看文章、戴耳機看電影…… 絲毫不浪費這段不算短的時間。
不過,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地鐵上,也開始推行“禁開外放”的政策,大聲喧嘩和電話交談的現象也越來越少。相信大家以后也會喜歡上這種安靜的乘車體驗。
有時候沉默,反而能讓人聽見更多。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 作者:旅日君
—— 旅日僑網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