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發現沒?生活中那些特別能干的人,最后往往把自己累出一身病。
我鄰居張姨就是個典型,年輕時能同時打三份工,現在退休了反而天天往醫院跑。
這事兒讓我想起弘一法師那句扎心的話: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剩;人心本不累,累的是牽掛太多。
你拼命掙的錢,有人花,罪,卻只有自己受!
古書中有個蟲子特別有意思,見啥撿啥,樹葉石子都往身上背。最后活活把自己累死,到死都不肯卸下重擔。
咱們現在多少人活成了這只蟲子?白天當職場超人,晚上當家庭頂梁柱,周末還要給親戚朋友當救火隊員。
一、能扛事是本事,但別把自己當騾子使
董浩的故事看得我后背發涼。
這位央視名嘴當年多風光啊,主持《大風車》《芝麻開門》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
可誰想得到,36歲那年他差點把自己折騰死。連續十年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發燒都硬扛著上班,結果急性黃疸型肝炎直接送進ICU。
這讓我想起去年體檢時醫生說的話:"你們這些中年人,來體檢都跟交作業似的。熬夜應酬硬扛著,等指標全飄紅了才著急。"
現在的年輕人更夸張,我侄女才工作三年,已經查出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問就是"項目趕進度,哪敢請假"。
但咱們得想明白啊,你拿命換來的獎金,最后都得交給醫院。
我表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45歲那年查出血糖爆表,現在天天胰島素不離身。
他總念叨:"早知道當年少加幾個班,現在也不至于吃口飯都得算著熱量。"
二、中年人最該學會的三件事:認慫、偷懶、耍賴
馬伊琍那次訪談我反復看了三遍。誰能想到熒幕上那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也會跟女兒說"媽媽實在沒力氣了"。
更沒想到女兒早就看穿她的強顏歡笑,只是配合著演戲。
這讓我想起上個月同學聚會。
混得最好的王總突然說:"跟你們說實話吧,我現在每天下午都溜去健身房劃水。"
大家驚掉下巴,他可是圈里有名的工作狂啊!
結果他嘿嘿一笑:"去年體檢報告說我血管年齡60歲,再裝鐵人就該見馬克思了。"
所以說啊,中年人的智慧就體現在三個字——會認慫。
對老板認慫:"這活我真干不了。"
對孩子認慫:"你爸我就是個普通人。"
對生活認慫:"這房子買不起就租著住。"
就像我媳婦常說的:"你又不是人民幣,干嘛讓所有人都滿意?"
三、給中年人的保命指南:存健康比存錢重要
前陣子陪老媽住院,臨床住著個老太太讓我印象深刻。
76歲的人,每天雷打不動做拉伸,吃飯自帶雜糧飯盒。
她說:"我這輩子最后悔兩件事,年輕時拼命存錢,老了拼命花錢治病。"
這話真是醍醐灌頂。咱們這代人總想著給子女多留點,卻忘了最該投資的是自己身體。
我現在的養生方法特別簡單:
每天運動半小時(遛狗也算);
吃飯七分飽(少食多餐);
每年體檢別偷懶(有問題早發現);
學會說"不"(特別是親戚借錢)。
最近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小區廣場舞隊伍里,跳得最歡實的都是退休教師、前企業高管。
問他們秘訣,答案出奇一致:"想通了,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反倒是那些還在拼命證明自己的同齡人,三天兩頭往醫院跑。
最后分享個真實故事。
我師父是位老中醫,他診室掛著幅字:"能者多勞,勞者多病。"
每次看到病怏怏的職場精英進來,他就指著字問:"你看得懂嗎?"
對方要是嘴硬,他就補刀:"你現在流的汗,都是當年腦子里進的水。"
所以啊朋友們,記住弘一法師的話:人生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該歇腳時就歇腳,該認慫時就認慫。
畢竟咱們的終極目標不是當勞模,而是老了還能腿腳利索地逛菜市場,跟老伙計們吹牛打牌,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