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我”到底是誰,是哲學界一直在探討的問題。佛法講“五蘊無我”。
龍樹菩薩指出,佛說的“無我”是一種對治法。佛最初講“苦”、“空”、“無常”、“無我”,后來又講“常樂我凈”。佛是把語言當成藥,治療眾生的“無明”大病,并非用語言描述真理。因為真理不可說。
《入胎經》記載,當受精卵結合時,你的神識以為受精卵是自己,就投進去了。投入之后就發育慢慢長大了,通過神經跟身體綁定。在死亡之前,你認為身體是自己。其實生之前你的身體不是你,死之后也不是你,你的身體能否代表自己?這值得我們思考。
這個身體是玩人間游戲的模擬器,你把它太當真,就會產生各種痛苦。所謂的健康生活只是安慰劑。人一定會死亡,每天都在衰老,怎么可能保持健康?我們很多問題就是把身體的需求看的太嚴重了,產生各種焦慮。
近年醫學研究的熱點包括菌群對人的健康影響。《入胎經》早就講了,人體有八萬四千蟲,從頭到腳都有蟲。其實就是細菌,那個時候只能叫蟲,八萬四千表示很多很多。醫學這幾年才發現大腦也有菌群,以前認為有血腦屏障可以把細菌屏除在外,現在發現不是那么回事。
大腦菌群和腸胃菌群類別相似,所以我們的很多意志也是受腸胃菌群影響,不是你想吃,不是你想干嘛。
比如社交的需要是菌群最大的需要,我們坐在一起,身體菌群就會發生交換,經常在一起聚會的人,菌群就趨同。
如果小孩是剖腹產的,沒有經過母親的產道,沒有種植母親的菌群,就很容易變得自閉或者不愿意社交。這種小孩要種植上正常的菌群,就可能變得很外向,很愿意社交。
因為社交首先是菌群的需求,是肚子的蟲驅動你去社交,這樣它們可以更好的傳播。這是現在科學發現的。
所以我們的很多行為根本不是自由意志的,后面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只是基因意志、社會意志和菌群意志等集合而已。
我們確實需要思考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明白活著的意義。否則就是行尸走肉,沒有任何自由意志,糊里糊涂地活一輩子,死的時候會很后悔:我怎么就這樣過了一生?
小時候是考試;長大了,工作、家庭、孩子;然后養老,死亡。最重要的死亡問題卻從來沒有成為關注的課題。傳統文化說“五福臨門”,最大的福報就是“善終”。
佛法認為,死亡時的狀態決定你去哪一道,去過更好的生活,還是過更悲慘的生活。但是現在我們把死亡粉飾、美化,避免讓大家看到后引起不適。過去一般要停三天,確保亡者的神識已經離開。現在都不講究這些了,走了就凍住,趕緊燒掉,這樣處理很多人就很難善終。
(未完待續)
▍版權聲明:
○ 本文賢威法師,由玉泉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圖文 | 玉泉寺數據中心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當陽玉泉寺
? 公眾號:dy-yuquanchans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