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淬煉初心鑄法魂,榜樣如炬照征程。“榜樣力量”欄目聚焦司法一線、改革一線、攻堅一線、服務一線,以筆為媒、以案為鏡,生動展現華龍區法院干警忠誠履職、擔當作為的鮮活故事,傳遞司法溫度,弘揚正義力量。讓我們向榜樣看齊,共同凝聚奮進力量,書寫新時代司法為民的華章。
學榜樣 強擔當
一起感受“榜樣力量”
榜樣風采
民事審判庭 林春江
二十余載司法路
一心為民顯擔當
團隊簡介
林春江,濮陽市華龍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副庭長、一級法官。團隊共有書記員兩名,分別是王銳芳、趙利兵,被評為2024年華龍區法院“辦案標兵”。
(林春江法官團隊合影)
在基層法院的審判一線,總能看到林春江法官伏案疾書的身影。從事民事審判工作二十余年,他憑借扎實的法律功底和豐富的審判經驗,用專業與擔當譜寫出新時代法官的履職答卷。
挑燈夜戰破難題
面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中錯綜復雜的法律事實,林春江展現出司法工匠的執著。
一起復雜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林春江帶領團隊從下午兩點半連續開庭8小時,當書記員王銳芳整理完最后一份筆錄時,時針已指向十點半。為減少分歧、消化矛盾,林春江決定趁熱打鐵,“達成一點共識,就少了一項爭執,利于案件的定分止爭”,繼續解決其中一個法律事實的認識問題。
他再次翻開厚厚的案卷,組織當事人和律師對爭議事實反復測算,在計算器的噠噠聲中,200余項施工數據轉化為清晰的法律事實,最終促成雙方對核心事實達成共識,為案件裁判的公正性和準確性,打下了基礎。這樣的場景,只是林春江團隊365天工作日常的尋常一頁。
踏雪丈量解心結
零下15度的裝修現場,林春江用卷尺丈量著司法為民的初心。
“法官,要不是您,我們可能真要走到最難堪的那一步。”去年隆冬,一起家庭裝修糾紛的當事人握著林春江冰涼的手連聲道謝。面對劍拔弩張的雙方,他帶著團隊頂著寒風奔赴裝修現場。在寒風過堂的施工現場,既當“測量員”,現場分析、測算,比對裝修標準;又當“調解員”,耐心傾聽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分析法律后果,促使他們正確認知爭議問題的曲直;更當“心理疏導師”,從多個角度入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解開雙方心結。
當雙方在調解書上簽字時,他凍得通紅的手指仍在比劃著法律條文,用身體力行詮釋“如我在訴”理念。
機制創新提質效
面對年均近500件的辦案壓力,林春江創新采用“案件分類管理法”,對涉民生案件開通“綠色通道”,對復雜案件實行“專家會診”。面對繁重的辦案任務,林春江在實踐中總結出一套“三心工作法”:細心建立“一案一表”證據清單,耐心實施“傾聽-復述-確認”溝通機制,責任心落實文書“三校三改”制度。
在書記員王銳芳眼中,林法官的辦公室就像精密運轉的“司法工廠”:左側是待辦案件的進度表,右側是類案檢索的索引冊,電腦里分門別類存著上百份文書模板。正是這種工匠精神,2024年林春江團隊案件質量提升顯著,實現了上訴率、發改率較上一年度的“雙下降”。
(開庭中的法官)
472件案件的背后,是365天對細節的較真。從庭審中精準歸納爭議焦點,到調解時創新運用現場工作法,從建立科學辦案體系,到培養高效審判團隊,林春江用專業積淀破解司法難題,以機制創新提升審判質效。
期數丨2632
供稿部門丨民事審判庭
編輯丨政治部 魏凱強
審核丨政治部 張雨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