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0 日深夜,千禾味業一紙聲明沖上熱搜。
其旗下 “千禾 0” 醬油因商標爭議和重金屬檢測結果陷入輿論風暴。這場風波不僅暴露了調味品行業的 “文字游戲”,更揭開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深層焦慮。
一、品牌信任危機:商標“擦邊球”背后的消費陷阱
“千禾0”系列醬油包裝上醒目的“0”字,曾被消費者視為“零添加”的代名詞。但事件發酵后,千禾客服承認“千禾0”僅為注冊商標,對是否真正零添加避而不談。
這種“符號暗示”的營銷策略,本質是利用消費者對行業術語的認知盲區。當企業將“0”注冊為商標,卻未在包裝顯著位置標注真實含義時,已構成模糊邊界的誤導。律師指出,若“千禾0”與“零添加”無直接關聯,企業可能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更值得警惕的是,千禾并非個例。天眼查數據顯示,調味品行業注冊含“0”元素的商標超200個,部分企業甚至將“零添加”注冊為商標護城河。這種行業集體行為,正在消解消費者對“零添加”概念的信任基礎。
二、零添加“羅生門”:標準缺失下的行業亂象
第三方檢測機構“聚谷檢測”指出,我國尚未對“零添加”制定統一標準。部分品牌宣稱“零添加”僅指不添加防腐劑,卻允許使用增味劑;而千禾的回應中,將“零添加”與“減鹽”混為一談,進一步加劇概念混亂。
此次《消費者報道》的送檢結果更具沖擊力:13款標稱“零添加”的醬油中,12款檢出鎘,7款含砷。盡管均未超標,但重金屬的存在與消費者對“純凈”的期待形成巨大落差。
行業專家分析,釀造醬油的原料大豆、小麥本身可能攜帶環境污染物,完全“零污染”難以實現。但企業若將“零添加”包裝為“絕對安全”的代名詞,則是對消費者的信息遮蔽。
三、消費者覺醒:如何打破信息不對等的困局?
測評博主“老爸測評”提出兩條核心建議:
1. 看配料表:真正的零添加醬油應僅含水、大豆、小麥、食鹽,且執行標準為GB/T 18186;
2. 警惕營銷話術:優先選擇標注“氨基酸態氮≥0.8g/100ml”的特級醬油,而非過度依賴商標或廣告詞。
更深層的解決路徑在于監管和企業責任。
市場監管部門需加速制定“零添加”定義,并對濫用概念的企業實施黑名單制度;而企業則應主動公開原料溯源和檢測報告,用透明重建信任。
千禾的致歉聲明,未能平息公眾質疑。這場風波的核心,并非一個商標的爭議,而是整個食品行業如何面對消費者的知情權覺醒。
當“零添加”從品質承諾淪為營銷套路,企業透支的不僅是品牌信譽,更是行業的未來。
消費者需要的不是文字游戲,而是真實的選擇權。
或許,唯有當每一瓶醬油的標簽都經得起放大鏡審視時,“零添加”才能真正從口號變成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