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汽車的工作模式:串聯、并聯和混聯有何不同?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汽車技術的進步,混合動力汽車逐漸走進大眾視野。它結合了傳統燃油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優勢,在提供充沛動力的同時,降低了油耗與排放。混合動力汽車主要有串聯、并聯和混聯三種工作模式,它們各有特點,下面就來一探究竟。
先看串聯模式,它就像接力賽中的 “電力接力”。在這種模式下,發動機并不直接參與驅動車輪,而是專職帶動發電機發電。發出的電一部分給電池充電,一部分直接供給電動機,由電動機驅動車輛前進。簡單來說,發動機是發電 “小能手”,電動機則是車輛前行的 “推動者”。當車輛處于城市擁堵路況,頻繁啟停時,串聯模式的優勢便凸顯出來。發動機可以穩定在高效區間運轉發電,避免了怠速和低速工況下的高油耗與高排放,就像一位優秀的長跑運動員,在最適合自己的節奏下穩定輸出。常見應用串聯模式的車型有寶馬 i3 增程版,在城市通勤中展現出了出色的燃油經濟性。
并聯模式則像是兩位實力選手并肩作戰。發動機和電動機都能獨立驅動車輪,二者可同時發力,也能根據不同工況單獨工作。在車輛起步時,電動機憑借扭矩輸出快的特點,迅速讓車輛動起來,安靜又高效;高速巡航時,發動機高效運轉,為車輛持續提供動力;當需要急加速或爬坡時,發動機和電動機齊心協力,共同輸出強大動力。這就好比兩人組隊參加接力比賽,在不同賽段,根據各自優勢分工合作。并聯模式結構相對簡單,機械效率損耗與普通汽車相近,應用較為廣泛,像豐田普銳斯、本田雅閣混動等車型都采用了并聯模式。
混聯模式可以說是集串聯和并聯模式之大成,兼具二者優勢。它的動力系統更為復雜,有發動機、發電機和電動機。在不同工況下,既可以像串聯模式那樣,讓發動機發電給電動機供電,也能像并聯模式一樣,讓發動機和電動機一起驅動車輪。以豐田 THS 混動系統為例,通過巧妙的行星齒輪機構,實現了發動機、發電機和電動機之間復雜而精準的動力分配。在城市道路低速行駛時,可能以串聯模式為主,降低油耗;高速行駛需要動力時,并聯模式介入,保障動力輸出。混聯模式能在各種工況下實現動力與油耗的平衡,但因其結構復雜,成本也相對較高。
串聯、并聯和混聯模式各有千秋。串聯模式適合城市擁堵路況,能發揮發動機發電優勢;并聯模式結構簡單,動力輸出靈活;混聯模式綜合性能出色,能應對各種復雜工況。消費者在選擇混合動力汽車時,可根據自己的日常駕駛場景和對車輛性能的需求,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模式車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