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若無齋號,就如人無姓名。起個好名字不容易,既要有出處,還需反映主人之心志雅量。好的齋號,字少情長,讓人激奮、引人遐思,能窺得齋主之雅人深致。
書齋名,多因時以地依志趣而變。如此說來,余嘗有書齋三處,雨園,抱玉室,東軒。
青少年時期,于中原鄉間生活很久,曾廝守于院落內一間書齋。每當雨夜苦讀之際,于廊下靜觀,天地悠悠,夜雨瀟瀟,和著泥土芳草的馨香,“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因命“雨園”。昔年讀中文系,一度對建安風骨甚是敬仰。曹植《與楊德祖書》中評論建安諸子:“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因又得齋號“抱玉室”,謂心有所懷抱,如羲之《蘭亭集序》言,“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還曾有機緣,在京城一處古院落內修行數年,書房為大殿之東廂房,余謂之東軒,五百年的木梁,古樸得近乎沉重。余曾為之賦詩曰:
昔是明光殿,今為陶令門。
重檐映天色,淺硯醉東軒。
古木漸秋意,小園唯鳥喧。
坐吟心若水,寂寂更無言。
唐人白樂天曾喟嘆長安居大不易。余亦有此感。居京十余年,才覓得一處能放下大案的書房。凡兩層,上為家,南北通透;下則作堂三楹,南向陽而接地陰。各獨立出入,內由下沉庭院中樓梯相連,庭寬不過一丈,長約三十尺,四圍玻璃及天幕,因此一日中倒多半陽光充足,如深柳掩映之下。輒由唐人劉慎虛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句得名“深柳堂”。堂前另有一天井,春花秋月,微雨好風與之俱來。
庭多盆栽,高幾低座,蘭桂蕉菊,檐角垂下的藤蘿,錯落有致,明月之夜,暗香浮動,斑駁陸離。 司馬光說“吾愛王子猷,借齋也種竹?!蔽乙采鯋壑瘢扔辛俗约旱臅S,就想種竹,可惜堂前無土,只能以大盆栽之。雖為盆栽,亦煙青霧碧,春雨秋晴,憑窗觀賞,宛若瀟湘畫卷也。惜去歲冬,先是凍雨,后覆大雪,開春就漸漸枯萎了。如謝稚柳慨嘆養竹之不易,“愛竹成癖,而小庭土薄,種竹多不活?!?/p>
于竹子繁茂之際,余曾欣欣然賦詩兩首
其一《題深柳堂》
深柳堂無樹,庭前數竹清。
一池昏曉墨,萬帙古今經。
開卷抒胸臆,揮毫寫性靈。
時有故人轍,載酒過殘星。
其二《辛丑重陽深柳堂感懷》
有酒消長夜,何妨秋夜長。
興來同作草,客去自徜徉。
小隱東山墅,重陽深柳堂。
遙憐故園菊,萬里念風霜。
庭中堂門正對處,矗一尊二百余斤泰山石,下托木案,上置香爐,每至歲時流轉,常燃一炷清香,寂然間,石紋舞篆煙,恍如歲月之私語。
深柳堂正堂約三十平,中置三米大書案,后一列四米書柜,書籍滿墻,宣紙堆山。另有木榻竹幾,散貯書卷。書案正對一個書法中堂,兩側為自書陸放翁書房對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松喽蹋扑髂辏乙嘣冈谶@深柳堂中南窗寄傲,蘊藉滋養著仿佛貫穿千載時光的淡定與從容。
初,至者總笑問:"柳在何處?今寫此記,也算效太白之“山中答問”了。一日,某報總編來此,嘗建議為深潛堂。余知其意,謂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也!然其或不知我,志向高遠,固當有之,或更應為少年之勵志銘也。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當光陰在庭院盤桓,當詩書在心頭生根,滿室墨香便成了垂天的碧蔭。身處在這深柳掩映之下的書齋,俯仰一世,讀書作賦,品茗逗貓,銜杯揮毫,豈不更值得流連徜徉!
臧新義 甲辰歲暮記于京華深柳堂
(臧新義,河南確山人,字涵之,號雨園,深柳堂主人。出身于教育世家,中文學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書協會員,劉藝書法研究會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