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簡介】
徐繼偉,號臥龍村夫、三川山人。1959年出生于河南鎮平。廣東賢德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當代美術書畫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復圣軒文化傳媒簽約書畫家、北京《人民畫院》簽約書畫家、山東《畫都美術》簽約書畫家、開平文化藝術顧問、中國南方詩書畫院加盟畫家。出版《徐繼偉畫集》、《徐繼偉速寫集》、《2016珍藏郵冊》。
蒙養天地真氣儲意山水畫里
——觀著名畫家徐繼偉作品有感
古人云,重器不如重道。在這一點上,中國山水畫的詩意美和意境美,都是要遠勝于形質美。諸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亦或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皆可見畫外之韻永勝絹素之工。而形成這種詩情畫意的歸根原因,則是在于中國文人畫者對于儒釋道的參悟理解。像今日的徐繼偉先生,便就是這樣一位能夠守靜篤、致虛極的山水大家!他的筆墨修養,一方面是源于對先賢畫論的師取,另一方面,則是受益于他外師造化的寫生淵源。如此理、氣、趣兼到者,自然是文人山水一脈相承的真功夫!
看他的山水,畫中無一不是筆精墨妙,澄懷疏朗,足以彰顯了他對自然是有著極高的寫意概括能力和融匯于心的造境能力,即外師造化而又中得于心源。在技法上,又能元四家畫功為路徑,苦練皴法使形意自然,并深諳忌明凈而膩、忌叢雜而亂的寫意真諦。一筆一畫從容不迫,墨色之間由淡入濃,尤其賦色,更是全無紅綠火氣,惟以清氣滿乾坤示人!朝光暮靄,巒容樹色,一派雋永意境,皆可隨筆墨澹染而徐徐生發,丘壑秀潤,繪若眉黛遙岑,云水逸氣,又見灝素之容,如此佳境所感,實是全在心得渾化也!
概言之,徐繼偉先生于筆墨中所流淌的,正是對傳統文人畫“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真實寫照。一幅幅山居曠野圖,尺素間,但見清泉流水之潺潺,似蘭亭序集中少長咸集,列坐其次,頗有暢敘幽情之妙然;遠山煙嵐又用水墨漬染,令人心生登頂望遠之孤懷。而畫中尋常的亭閣民居,經其點化,也是漸生出了一種聊寫胸中逸氣的蕭散感。畫意出塵,山水神往,毫無疑問,這絕不是常人復現山水的形貌寫照,分明是他以寫意為舟筏,用畫面映心道,最終在無我之境中,完成了一場“萬物靜觀皆自得”的歸真體驗。南山似聞鐘磬,無畫處皆成妙境!
蒙養天地真氣,儲意山水畫里。熟識徐繼偉先生的人,對他個人的文人胸懷都會予以高度評價。即重其筆墨,更重其人品所貴!真可謂是伏案揮毫立意妙境,心馳神往才思超群。但徐繼偉先生卻絲毫不以為然,而是始終秉承著“德成為上,藝成為下,筆墨不過一技耳”的立品之道。所以縱使畫壇風云變幻,先生也能猶自守靜篤:或寄情山水云壑,以筆墨皴擦天地元氣;或凝神伏案尺素,借丹青抒寫性靈本真。皈依自然,復歸精神,心無雜念,自然大成!試問,這又何嘗不是歷代文人墨客所一致向往的境界真詮呢?
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田繼學
2025年3月21日書于北京
【作品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