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字叔,魏國人。他家里很窮,雖然滿腹經綸,但只能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個普通的門客。
有一次,范雎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知道范雎很有口才,想要結交他,便賜了十斤黃金,還有美酒肉干等食物。范雎一再推辭,不敢接受。須賈知道后非常生氣,他堅持認為范雎把魏國的情報提供給了齊王,齊王才會這么優待他。
回到魏國之后,須賈把這件事告訴了相國魏齊派人把范雎抓起來,讓人用棍棒猛打,最后將他打落了門牙,打折了肋骨。范雎百般解釋求饒,可是魏齊始終不聽,想要把他活活打死。范雎僥幸逃脫了。
范雎逃出來后,投奔了一個叫鄭安平的人,鄭安平把范雎藏匿了起來,更名為張祿,用來躲避魏齊的追捕。
公元前271年,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出訪魏國。鄭安平聽說秦國的使者來魏,認為解救范雎的時機到了,于是冒充差役去服侍王稽。鄭安平盡心伺候,反應敏捷,深得王稽的歡心。有一天,鄭安平想找機會試探,借故來到王稽的房間,正巧王稽喚他來談話。王稽悄悄地問他:“你們魏國有沒有愿意跟我到秦國去的賢能之人呢?”鄭安平喜出望外,開心地答道:“我們鄉里面有個叫張祿的人,特別想拜訪使君,談談天下興亡之事。這個張先生有仇人,白天不敢出來!”王稽聽完來了興致,不介意地說道:“白天要是不方便的話,那就晚上來吧!”
當天夜里,鄭安平讓范雎扮作仆人的模樣來拜見王稽。兩人相談甚歡,王稽確認此人是個罕見的人才,便與范雎約好時間:“等我回國那天,先生可以在魏國京郊三亭崗的地方候著,我帶您一起去秦國!”
幾天后,王稽完成使命,辭別魏王。行至三亭崗的時候,果然遇見了范雎和鄭安平。王稽非常開心,帶著范雎離開了魏國。
王稽一行驅車行至秦國湖縣時,遠遠望見前方塵土飛揚,一隊車騎急馳而來。范雎是個有心人,忙問來的是什么人。王稽回答:“這是秦國當朝穰侯魏冉!”穰侯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秦昭王的舅舅,權傾朝野,是秦國頭號重臣。他每年都要帶著大隊車馬周行全國,巡察官吏,省視城池,校閱車馬,作威作福。秦昭王對此一直心有不滿。范雎聽說過魏冉這個人,于是連忙對王稽說:“我聽說穰侯專權弄國,嫉賢妒能,特別討厭各國的說客。我藏在車里吧,不能被他發現,免得惹禍!”
不一會,穰侯的車馬趕到,王稽連忙下車,穰侯也下車相見,例行公事地寒暄慰問后,穰侯來到王稽車前,問道:“關東情況怎么樣?諸侯有什么動向嗎?”王稽鞠躬答道:“沒有!”穰侯看看車里,又看看隨行的人員,接著問:“有沒有帶說客一起來?這些人沒什么用,只會擾亂我們秦國而已!”王稽連連搖頭說:“臣不敢!”穰侯沒有發現什么可以之處,便帶著隨行人員離開了。
穰侯走后,范雎從車廂里面鉆出來,告訴王稽:“據我所知,穰侯生性多疑,他剛才懷疑車里藏人,但是忘記搜查了。事后反應過來,肯定會回來的。我還是再躲避一下吧!”于是范雎跳下車跑了。
王稽的馬車行了十多里地,忽然聽到背后馬鈴聲響,穰侯果然帶著人飛奔而來,并下令仔細搜索王稽的馬車。王稽暗自嘆道:“張先生真是足智多謀啊,我確實不及他!”
王稽馬不停蹄地向秦昭王報告了出使情況,并趁機向秦昭王推薦說:“我在魏國遇見一位張祿先生,此人是天下難得的辯士。他說目前秦國面臨危險,采用他的方法才能安全度過。他強調要與您面談,所以我把他帶到秦國來了!”秦昭王當時不太相信這些套話,只讓范雎住在客舍,給他粗劣的飯食吃。就這樣,范雎等了一年多。
一年以后,秦昭王想要擴張。這時候,范雎看準這個機會,給秦昭王上書一封。信中寫道:“高明的醫生知道病人的生死,而英明的國君知道事情的成敗。對自己有利的,就加以利用;對自己有害的,就不任用;自己有所懷疑的,就稍微嘗試一下,即使是舜和大禹復活,這一點也不能改變。至于談論天下大事,這種東西我不敢在信里面寫出來,簡單了,又不值得聽。我請求大王在空閑的時候能夠召見我。如果我說的不對,還請大王您準備好斧頭和鉞殺了我!”這封充滿感情的信,最終打動了秦昭王,范雎因此獲得了拜見的機會。
范雎去離宮拜見秦昭王。到了宮門口,他假裝不知道是王宮,就要闖進去。剛好秦昭王來了,宮里的太監看到范雎冒冒失失要進去,擔心受到責備,就要趕范雎走,呵斥道:“趕快走,大王來了!”范雎故意大聲嚷道:“什么,秦國還有大王嗎?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范雎的這句話正中昭王的心病,于是他親自走上前迎接范雎,并且道歉說:“我本來早就該向先生您請教了,但是因為義渠的事情非常緊急,每天都要去向太后請示,現在義渠的事情終于結束了!”昭王命令侍從退下,恭敬地詢問范雎:“先生您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嗎?”范雎回答:“嗯,嗯!”過了一會,昭王又問:“您有什么可以指教我的嗎?”范雎還是像原來一樣,只回復“嗯”字。這樣的回答一連進行了三次。
昭王知道范雎心里不高興,耐心地繼續問:“難道先生您不肯指教我了嗎?”范雎立刻表示歉意說:“不敢如此呀!我聽說當初呂尚和周文王相遇的時候,呂尚還在渭水邊釣魚。起初,他們是陌生人,關系疏遠。但是過了不久,呂尚向文王諫言,立馬就被尊為太師,和文王同車回去,兩人成了好朋友。文王采納呂尚的建議,最終奪取了天下。假設文王疏遠呂尚,不與他交往,那周朝也就不可能統一天下了,文王和武王也就不可能稱王了!”范雎故意把昭王與古代的圣賢帝王相提并論,既滿足了昭王的虛榮心,又激勵他禮賢下士。
昭王陷入了沉思,范雎趁機說道:“我現在只不過是一個流亡在秦國的辯士,與您關系疏遠。但我要對大王您說的,都是關乎天下生死的大事,甚至關系到王家的骨肉親情。我有心效忠您,卻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這就是大王詢問我三次,我都不敢回答的原因。有些話今天在大王面前說了,明天我就可能被殺頭,如果大王聽取意見,那么就算S我也值得了!我就是擔心,這件事萬一宣揚出去,天下人看到我因為忠言而S,不敢前來投奔秦國,大王對上害怕太后,對下被奸臣賊子迷惑,不辨忠奸,長此以往,重則天下滅亡,輕則生命有危險啊!”
范雎的話讓秦昭王非常震驚。他推心置腹地說道:“先生您這是說的什么話呀!秦國地處偏遠,寡人又比較愚笨,先生不遠千里投奔秦國,這是上天不忍心讓秦國滅亡啊!上至太后,下到臣子,先生您盡管直言不諱,寡人一定要認真聽取!”
范雎游說昭王說:“秦國疆域廣闊,士兵驍勇善戰,完全有機會稱霸天下。然而秦國到現在已經閉關自守十五年了,這都是因為穰侯在治理上存在問題以及大王的策略有誤!”
秦昭王好奇地問:“還請先生告知寡人的策略失誤在哪里?”范雎回答:“穰侯越過韓、魏兩國去攻打齊國,這個計策不好。大王現在不如攻打鄰近的諸侯,交好遠方的國家,這樣得到的領土就不容易丟失。現在韓、魏兩國,地處中原,是天下的樞紐。大王想要奪取天下,就必須親近韓、魏,以此威脅楚國和趙國。楚、趙兩國一定會依附大王。楚國和趙國依附我們,齊國心里必然恐慌,如果這樣的話,韓、魏兩國當然能攥在手心里了!”昭王聽完連連點頭稱是,激動地說:“先生分析得太好了!”
昭王改變了以往的戰略,按照范雎的計策,把韓國和魏國作為主要的進攻目標。過了幾年,又把相國穰侯撤了職,不讓太后參與朝政,正式拜范雎為丞相。至此,范雎得志,忠心輔佐秦昭王成就統一天下的霸業。
范雎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丞相,更是一位杰出的將領。趙軍長平大敗,與范雎的離間計不無關系。他故意散布虛假情報,又買通趙國權臣巧言進讒,泄露給趙王,以至于后來換下久經沙場的老將廉頗,起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趙軍慘敗。
范雎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范雎青年時的坎坷經歷造就了他“睚眥必報”的性格。他為了一己私利犯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過,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妒殺白起。
長平之戰后,白起欲乘勝追擊一舉滅掉趙國,范雎卻嫉賢妒能,害怕白起的功勞超過自己,于是,說服秦昭王收兵,兩人因此結怨。后來,在范雎的挑撥下,秦昭王將白起貶為士卒,隨后又令他自殺。
公元前257年,范雎舉薦鄭安平率兵進攻趙國。魏國信陵君無忌大破秦軍于邯鄲城下,鄭安平率二萬士卒降趙。秦法規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意思是說,被推薦的官員犯了錯,那么推薦他的人也會根據情況定罪。鄭安平臨陣倒戈,范雎的三族都要獲罪。秦昭王念其功大,法外施仁,不但沒有治范雎的罪,反而賞賜了更豐厚的食物來安撫他。沒想到過了兩年,由范雎推薦擔任河東郡守的王稽,又和其他國家相勾結,事情敗露后被殺。兩件事接連而來,范雎日夜忐忑不安。
這時,有一個叫作蔡澤的人到了秦國。蔡澤見到了范雎,勸說他應該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并讓他推薦自己為秦國的宰相。范雎反復考慮后,答應了這個請求,以病辭官,不久就去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