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
近年來,因合同主體資格瑕疵引發的糾紛頻發。許多企業或個體因忽視對簽約方的資質審查,最終陷入“勝訴卻無法執行”的困境。本文結合近期熱點案例與實務經驗,梳理合同主體審查中的6大盲區,助您規避法律風險。
一、盲區1:法人主體“真實性”審查缺失
案例: 2024年某科技公司與“某新能源公司”簽訂設備采購合同,預付50%貨款后,對方失聯。經查,該公司注冊地址為虛假信息,實為“空殼公司”,早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法律分析: 根據《民法典》第502條,合同效力以主體合法為前提。若簽約時未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核驗營業執照、法定代表人信息及存續狀態(如是否被吊銷、注銷),可能面臨合同無效或履行不能的風險。
律師提示: 簽約前務必核查企業信用代碼、注冊地址與經營狀態,對異地企業可委托當地律師實地調查。
二、盲區2:分支機構簽約權限未核實
案例: 某建筑公司與“某集團分公司”簽訂建材供應合同,后因分公司無獨立財產且未經集團授權,導致貨款追償無門。
法律分析: 分支機構(如分公司、項目部)若無獨立營業執照或總公司授權書,簽訂的合同可能被認定為效力待定,需總公司追認。
律師提示: 要求分支機構提供加蓋公章的授權委托書,明確代理事項、權限及期限,并將總公司列為連帶責任主體。
三、盲區3:自然人行為能力與身份混淆
案例: 2023年某直播機構與“未成年人網紅”簽訂經紀合同,后其父母以“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由主張合同無效,機構損失前期投入資金。
法律分析: 《民法典》第143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16歲以下)簽訂的合同需法定代理人追認,否則無效。
律師提示: 簽約時要求提供身份證原件,核實年齡及婚姻狀況(涉及夫妻共同債務),必要時要求配偶簽署知情同意書。
四、盲區4:特殊資質“形式審查”陷阱
案例: 某地產公司與無施工資質的包工頭簽訂裝修合同,施工中發生安全事故,因合同無效,雙方責任劃分爭議長達2年。
法律分析: 建筑工程、醫療、教育等領域需特定資質(如《建筑施工總承包資質證書》),資質缺失將直接導致合同無效,且可能承擔行政責任。
律師提示: 通過住建部官網或行業主管部門查詢資質編號,并要求對方將資質證書作為合同附件,注明“與原件一致”。
五、盲區5:履約能力“靜態評估”誤區
案例: 某貿易公司與“失信被執行人”簽訂供貨合同,對方收款后未交貨,雖勝訴但無可執行財產。
法律分析: 簽約時未動態審查對方涉訴記錄(裁判文書網)、執行信息(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及資產負債率,可能誤判履約能力。
律師提示: 對長期合作方,每季度更新資信報告;對大額交易,要求提供房產、股權等資產擔保。
六、盲區6:代理人權限“表面合規”漏洞
案例: 某企業員工使用過期授權書與供應商簽約,后企業以“越權代理”拒絕履約,引發連環訴訟。
法律分析: 代理人需提供載明具體事項、期限及簽章完整的授權書,否則可能構成無權代理。
律師提示: 比對授權書簽章與備案印鑒,并通過法定代表人電話或郵件二次確認權限真實性。
合同主體審查是風險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但實踐中常因“信任先行”或“流程疏漏”埋下隱患。上海君瀾律師事務所俞強律師團隊專注企業合規與爭議解決,曾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合同風控體系建設服務。若您在簽約中遇到類似問題,歡迎留言探討:“您在合同審查中踩過哪些坑?如何化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