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饑餓的情況,一般饑餓時只要及時補充能量就能很快恢復活力。但有的人在處于饑餓時,如果不及時進食,就會出現很強烈的心慌、手抖等癥狀。
大部分人在看到這類癥狀時,第一反應就是低血糖。這種考慮其實沒錯,因為低血糖確實會表現出此類癥狀。但這里需要明確的是,一餓就心慌手抖不一定就完全是低血糖的癥狀,因為其他的一些疾病也會有此類表現。
曾經遇到一位患者,是個年輕的女士,平時基本上每天都要喝奶茶。明知道經常喝奶茶不好,但她已然對糖上癮了,中間嘗試戒奶茶好多次也沒戒掉。
最近這段時間,她發現自己只要一餓就會出現心慌手抖的情況,這在以前是沒有的。
出現癥狀后,她的第一反應也是低血糖,于是趕緊吃糖、喝飲料來補充糖分。
直到前陣子癥狀越來越嚴重了,她在醫院檢查后才發現,一直以來的心慌手抖癥狀,壓根不是什么低血糖,恰恰相反,居然是糖尿病。
為什么心慌手抖會是糖尿病呢?這似乎有點超出認知了,甚至與傳統認知完全相反。
其實這是有科學依據的,這位女士因為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很大可能患糖尿病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是并沒有出現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所以也就沒有引起重視。
不僅沒有引起重視,反而還因為心慌、手抖等癥狀,錯誤地以為自己有低血糖,結果盲目地去補充糖分,使得病情愈發嚴重。
另外,由于長期患病自己卻還不知道,導致她沒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導致神經功能出現調節障礙,同樣也會出現心慌和手抖癥狀。
為什么人在饑餓時,會心慌手抖?
胃部排空所有食物的時間大概為4個小時,這就意味著人在進餐4小時后便會產生饑餓感,這時候如果不進食身體便會產生不適感。
當胃部被排空后,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就會不斷地被人體所消耗,這時候如果還不進食,人體就會表現出體力下降和情緒低落等表現。
當饑餓達到8小時后,對于一些體質不好的人來說,由于長時間沒有能量供給,中樞神經系統便會因為饑餓的刺激而出現精神恍惚和心慌等癥狀。
一餓就心慌手抖,可能和5種疾病有關
①甲狀腺功能亢進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甲亢,作為一種內分泌疾病,其主要是因為甲狀腺合成和釋放激素過多所導致的。
甲亢可能會導致基礎代謝率增加,從而引發心跳過速、血壓升高和體重下降等問題。此外患者還會表現出心慌、手抖、易怒、消瘦、多食、大便次數增加和便秘等表現。
如果一餓就心慌手抖,特別是當雙手伸平,十指分開時癥狀更為明顯,建議及時去醫院完善相關檢查,主要有甲功五項和甲狀腺激素水平檢查。
②心血管疾病
最典型的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此類患者因為受到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可能出現血管狹窄和血流量減少等問題,有不少患者在發病前,特別是在饑餓狀態下,就會出現心慌、手抖以及胸痛等癥狀。
還有一些心律失常患者,就比如房顫和室顫,在某些時候會因為血液難以正常流動,導致大腦出現短暫性缺氧,也很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和心慌手抖等問題。
③胃部疾病
胃是個很依賴于養護的器官,如果胃部出現病變,就會時不時出現一些不適癥狀,除了常見的胃痛、胃脹和反酸等,一餓就心慌手抖也是一個典型表現。
胃部出現病變,當胃病患者處于饑餓時,胃酸又在過度分泌,心慌手抖癥狀自然就出現了。另外,胃潰瘍患者在饑餓時這種癥狀會更加明顯。
④貧血
很多人都患有貧血,貧血主要是由血紅蛋白或紅細胞數量不足導致的。長期貧血,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組織缺氧以及代謝發生異常,從而出現疲勞、心慌和手抖等癥狀。
不過貧血所引發的心慌手抖一般和饑餓沒有太大關系,哪怕大量進食,癥狀往往也不會得到很好緩解。
所以,如果你明明不餓,但依然經常心慌手抖,要考慮是不是貧血造成的,最好及時去醫院查明病因。
⑤帕金森
如果是中老年人經常出現心慌、手抖的癥狀,那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帕金森,因為帕金森最典型的癥狀之一就是手抖。
不過帕金森所導致的手抖有很明顯的特點,一般是單側手部開始抖動,且以手部震顫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靜止時抖動明顯,雖然意識能夠控制住但控制時間并不久,當機體處于運動時抖動減輕甚至是停止,當機體處于激動或緊張等情緒時,抖動又會加重。
總而言之,此類癥狀如果只是偶爾出現,在進食或者食用甜食后癥狀能夠得到緩解或消失,一般問題不大。可如果癥狀經常出現,哪怕進食也無濟于事,且越來越嚴重,建議及時完善檢查,以免貽誤病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