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博士續繼在《中國社會科學網》撰文,客觀分析了人工智能將為旅游名城泰安帶來的改變。
續繼認為,此前泰山景區的登山助力機器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可以極大地增加了游客的消費機會。泰安客流量巨大,僅2025年春節期間,游客量就達到257.55萬人次,泰山景區“登山助力機器人”相關內容全網瀏覽量超1億次。此外,泰安還將同品牌助力機器人分享給消防部門試用,對于消防救援等公共部門加快智慧轉型大有裨益。泰安游客對登山助力機器人的良好體驗,將會帶動他們使用康養型助力機器人,有助于康養行業的壯大和銀發經濟的繁榮。
續繼稱,發揮數據優勢實現優勢產業延鏈是泰安文旅產業努力的重要方向。泰安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GIS建設了文旅產業大腦,整合游客信息、旅游資源、城市配套等多維度數據。文旅產業大腦不僅可以確定景區承載能力和運營效率,優化旅游資源空間布局,還可以聯動應急廣播、智慧閘機對景區人流進行控制和疏導。并且,文旅產業大腦可以根據游客基本信息和行為特征,優化產品推薦與客服服務,以滿足游客多元化消費體驗來提振文旅消費,加快從泰山旅游向泰安全域旅游拓展的步伐。
泰安的文旅產業大腦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18—23歲、24—30歲、31—40歲的成年游客占比分別為23.11%、20.58%、49.78%。中青年群體對于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愿意嘗試使用新產品和新場景服務,可以成為新質生產力消費市場的主力軍。泰安的“人工智能+文旅”探索實踐表明,新質生產力不僅為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技術供給,文旅產業也可通過拓展需求空間和創新應用模式為破解新質生產力發展困境提供新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