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這句民間諺語道出三伏天里,比天氣更火熱的莫過于街頭巷尾那熱氣騰騰的羊肉湯館。一碗熱氣騰騰的伏羊面,承載著上海人“以食為療”的夏日養生智慧,也喚醒了百年老字號的創新活力。
7月20日入伏,
福州路老半齋店內已飄出羊肉香氣。
這家擁有120年歷史的老字號
首次推出應季伏羊面,
為食客帶來
“以熱制熱”的夏日養生體驗。
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羊肉面端上桌子,吃客們拿著筷子調羹輕攪羊肉伏面,一股醇厚的氣息撲面而來。 嗦一口面,喝一口湯,大口咬一塊羊肉,頓時入伏儀式感,就從吃羊肉開始。
“味道哪能”?
“這湯蠻鮮的,阿拉過去老一輩講,大熱天吃羊肉,不要去醫院配藥了。過去大人一直帶阿拉到鄉下周邊地方吃,現在市區有,還是老字號,所以想來嘗嘗。”
“上海郊區有天熱吃羊肉的傳統,羊肉配燒酒是絕配。”
一盤精心切制的羊肉,一碗熱氣騰騰的羊湯,沒有過多的花哨裝飾,僅憑那份地道,就足以勾起人們的食欲。在廚房,只見師傅手法嫻熟地切割著一塊塊色澤誘人的羊肉,肥瘦相間,這種傳統的古法熱氣羊肉,并不追求繁復多樣的配料堆砌,而在于食材的原汁原味,配料只需要蔥、姜、鹽即可,這樣可以最完美地激發羊肉本身的鮮美。
老半齋酒樓總廚邊軍告訴記者:“我們從海門特意選山羊肉,山羊肉特點是膻味比較少,用了肋排部位,肋排吃口好一點,肥嫩一點,每天羊肉來了以后,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讓血絲沖泡掉,燒出來更加好一點。”
在大湯鍋中,香氣彌漫,大塊帶骨羊肉在鍋中翻滾,師傅說,烹調手法就是燉到軟爛脫骨,達到酥而不爛、香而不膩的絕佳口感。到時趁熱將羊肉撈出、拆骨,切成長條塊,便可端上餐桌。取原湯加以配料燉煮羊肉和面條,即可得到清燉羊肉湯面。若將羊肉整塊冷藏一晚后切片,就作為白切羊肉。
老半齋白湯大伏面一碗100克42元,白切羊肉一例58元,外賣則500克128元。據邊軍介紹,他家的羊肉吊出來的湯,一般需要兩個半小時,呈現清白色,吃起來更加鮮美。
傳統中醫認為,三伏天吃羊肉是以熱制熱,排汗排毒,符合“冬病夏治”的辯證診療之道。不過,三伏天吃羊肉要適量,避免過量食用導致上火等不適,不同體質的人對羊肉的反應可能不同,應根據個人情況合理食用。
記者 / 李德翔
編輯 / 孫超慧
圖片 / 李德翔
視頻 / 李德翔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