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腳是一個全身臟器都愛的動作,它不受時間、空間約束,隨時隨地就能給身體帶來好處。一次踮腳,可以調動腿部8處肌肉。踮腳還是一項不錯的有氧運動,有助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增加心肌供血量,保護心血管。
春季經常踮踮腳,可以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對維持身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八段錦最后一式“背后七顛百病消”,正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人體腎經,誘發全身震蕩,從而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起到消百病的養生效果。
按中醫理論,從腳趾、腳跟到小腿、大腿內側有三條經絡:脾經、肝經和腎經,稱作足三陰經。常踮腳可以刺激足三陰經,使體內的氣血向上運行,進而溫補內臟,激發中氣,調和氣血。
樹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每天踮腳2~10分鐘,全身都受益。
1、強壯肌肉
雙腿被稱為身體的“第二心臟”,常踮腳有助提高小腿肌群力量,拉長足底肌肉、韌帶,提高平衡能力,預防跌倒,增加站立、行走、跑跳時的耐受力。
2、保護心臟
靜脈回流需要肌肉運動產生的壓力來推動。踮腳能促進下肢血液回流,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血管健康。
3、補益腎氣
而足內側有腎經、肝經、脾經三條經絡經過,常踮腳可以疏通經絡,馭氣上行,補腎固本。
4、預防關節疼痛
坐著時,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慢,下肢肌肉活動基本關閉,新陳代謝速度下降50%。常踮腳有助增強踝關節穩定性,預防下肢靜脈曲張,防止膝關節僵硬、酸痛。
5、預防痔瘡
踮腳尖的同時如果配合收肛提臀,還可以預防痔瘡的發生。
動作要領:抬腳時吸氣提肛;落腳時呼氣、放松肛門。
6、刺激足底筋膜
踮腳對腳跟是一種恰當的按摩和刺激,可以防止跟骨墊退變,促使新保護墊的形成。
根據中醫全息和反射理論,腳跟是人體的生殖反射區,踮腳產生的抻拉和震動,還有助保健相應臟器。
抬起腳后跟再落下,如此反復顛足,讓腳跟有節奏地輕震地面:
抬腳跟時,身體自然站立,兩臂自然下垂,兩腳微微并攏,將兩腳跟提起,感覺提到最大限度后,保持平衡,此時小腿緊繃,動作略停兩秒。
落腳時,兩腳跟先微微下落,在快要接近地面時顛足,讓身體產生一個輕微的震動。
動作熟練后,可配合提肛運動,即抬腳時,緩緩吸氣,提肛收腹;落腳時,慢慢呼氣,會陰部放松。
每天早晚可以各做一次,踮腳頻率控制在2~3秒一次,每次持續1~5分鐘,感覺腳底發熱即可。
老年人剛開始練習時,可以扶著窗臺、欄桿等以免摔倒,動作嫻熟后,再脫離扶手練習。
除了站著踮腳,在坐臥行走時練習,也有助收獲養生效果。
走路時
踮起腳尖,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復幾組。速度可自我調節,以感覺舒適為宜。剛開始練習若不能保持平衡,可扶墻進行。
坐著時
兩腿微分,大小腿垂直,用力踮腳尖或勾腳尖,重復30~50次??蓪善康V泉水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速度可自我調節。
行動不便的老人、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為避免摔倒,不建議踮腳走路,可以選擇坐位或平躺練習。
躺著時
平躺,兩腿并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每次20~30下,每日2~4次。
躺著勾腳尖又稱踝泵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消退下肢腫脹,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小便時
對女性來說,盆底肌增強,意味著性感受的增強,有助獲得高潮。對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小便時踮腳還有助使排尿更順暢。
如果一天能做五六次這樣的踮腳尖運動,連續一個月或半年左右的時間,便能達到較好的強精健身作用。
來源:養生中國
【版權說明】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