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招行公布了24年的年報,今天,A股招行大跌近-5.4%,港股招行大跌近-5.5%,由于招行在中證銀行指數中占比達到16%,因此光招行一家的下跌,就導致指數下跌-0.86%左右,而指數本身僅下跌-1.44%,也就是說,招行一己之力今天帶動了銀行股墊底的行情。
從交易量來看,銀行股今天合計230億多的交易量,招行一家占比30%左右,市場對招行年報的關注度,不可謂不高。
去年此時,我們就招行23年的年報,寫過《》,大家比較愛看,因為分析的角度還算全面,跳出銀行看銀行,講了比較多宏觀的因素。
今天,我們繼續。
和去年一樣,提前補充一下,招行作為全中國最好的商業銀行之一,更多的還是以點帶面,說說銀行業的實際情況,以及春江水暖鴨先知,通過銀行業,了解下宏觀和微觀經濟的實際情況。
從財報發布開始,市場里的解讀已經不少了,贊歌不少,但干貨不多。
不可忽視的是,從招行的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銀行業,正面臨著近20年罕見的經營環境——2024年,招行的ROE(凈資產收益率)下滑到15%以下,是2004年以來首次。
我們知道,銀行歸根到底是經營杠桿的行業,1塊錢的資本金,能賺回的利潤,最能體現銀行的實際賺錢能力,而ROE的下滑,說明銀行實際的賺錢能力,已經到了近20年的最低點,這和財報中其他數據反映的情況,也都是吻合的。
我總結了10條,公眾號只放前三條,要看全文的,請前往知識星球。
1、凈利潤,依然是“擠”出來的。
2、“干出來”的營收少,“躺出來”的營收多,債券大牛市,繼續拯救銀行的單年度報表。
3、不只是增配3000億的債券,還可能增配了1000億左右的基金。
4、最大的經營問題——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利差大幅收縮,無限迫近1.8%的底線。
5、逐漸隱現的經營問題——資產質量邊際惡化,特別是個人零售信貸,不良壓力在增加。
6、保險銷售,有量無價,利潤腰斬。
7、基金銷售,重視資產配置,進一步淡化明星權益基金經理。
8、可怕的存款定期化,依然沒有變化。
9、降本的動作,還在繼續。
10、再苦,不能苦股東,繼續維持分紅的力度,目前的股價是否合理?
1、凈利潤,依然是“擠”出來的。
24年,招行營收同比下降0.48%,而凈利潤同比增長1.05%,這個凈利潤增速,依然是“擠出來的”,不具備可持續性。
2022年,招行的撥備覆蓋率是450%左右,2023年,降為438%左右,下降12%;
而2024年,撥備覆蓋率進一步下滑到412%,較前一年度下滑接近26%,下滑幅度翻倍。
換句話說,招行將撥備里的“存糧”,不斷取出,來反哺當期的利潤,實現了在營收下降的情況下,凈利潤的正增長。
從積極的一方面說,這體現了銀行業“以豐養歉”的逆周期屬性,和其他行業相比,即使在經濟基本面的下行期,依然能相對活的比較好,這也是我們去年提到的邏輯——在比爛的框架下,銀行是不差的。
從謹慎的一方面說,降撥備,反哺利潤的做法,顯然是沒法持續的,1年可以,2年可以,3-5年,可能就捉襟見肘了。
招行尚且還有400%以上的撥備覆蓋率,那些撥備覆蓋率只有200-300%,甚至更低的銀行,壓力只會更大。
2、“干出來”的營收少,“躺出來”的營收多,債券大牛市,繼續拯救銀行的單年度報表。
去年,我們提到了一個觀點——2023年,銀行推動了債券牛市,債券牛市也拯救了銀行。
沒想到,2024年,這個情況變本加厲了。
單年度來看,10年國債,從年初到年尾,下行接近90bps,從比例來看(下行幅度/年初收益率),可以說是史上最大的債券牛市。
我們拆借招行的營收可以看到,下圖,三大營收來源中:
凈利息收入(你可以理解為,就是貸款和投資的利息收入,減去存款等的利息支出),同比下降0.48%,占比從23年的63.3%,下降到了24年的62.6%;
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你可以理解為,代銷基金保險理財的收入,信用卡收入,等等),同比大幅下降14.28%, 占比從23年的27.34%,下降到了24年的21.36%;
其他凈收入(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大頭就是債券交易和基金買賣的收益),同比大增34%,占比從12%不到,一下子提升到了16%左右。
結論就是,在招行的所有收入中,凈利息收入,下降,手續費收入,下降,只有債券交易和基金買賣的收入,大幅提升。
下圖,“投資收益”,可以理解為債券交易和基金買賣的已實現收入,同比增長35%左右;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屬于未實現的浮盈,同比大增230%左右。
換句話說,比如銀行買入一只債券后,買賣一次獲得的價差,計入投資收益,這個要交增值稅;而年初買入,年底沒賣,但收益率大幅下行,那么浮盈的部分,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這個不用交增值稅。
這兩者,合計在24年,幫招行多賺了接近120億!
而2024年,招行相對23年的凈利潤增幅,合計也就15億出頭,可以看出,這120億,是多么龐大的數據。
我并不是說,債券投資收益不好,但是,明眼人都清楚,債券投資的資本利得,是不可持續的,除了一小部分,是真的靠交易搓出來的超額外,大部分,都是靠天吃飯,躺贏賺到的——今年的資本利得收益,就是明年票息收入的缺口。
10年國債可以從24年初的2.5%下行到24年底的1.6%。
但是,25年,10年國債還有多少下行空間?
甚至,25年一季度,10年國債還上行了10-20bps。
但是,值得注意的 一點是:
招行在FVOCI賬戶,24年增配了大量債券,在一季度,可能通過調表的形式,賣券釋放收益,補充一季度的凈利潤。
而銀行調表的行為,也是導致三月份前半段,債市持續萎靡的核心原因之一(疊加央媽的凈回籠)。
3、不只是增配3000億的債券,還可能增配了1000億左右的基金。
招行在年報提到,24年底,招行債券投資合計在2.88萬億左右,較上年末增長了11.24%,增配了3000億左右的債券。
但是,實際上,這可能還不是全部。
24年末,招行自有資金,在交易賬戶中,除了債券和非標以外,持有“其他”資產,3500億左右,而2023年末,是2500億左右。
這里的“其他”資產,包括股權投資、基金、理財、貴金屬等。
但明眼人知道,核心就是基金投資。
換句話說,2024年的債券大牛市中,招行不僅增配了3000億債券,還可能增配了1000億左右的債基,合計增配的債券類資產,在4000億左右。
統算下來,債券+債基的年度同比增速,應該在15%上下。
而增加基金投資,還能繼續起到避稅的作用,提高對稅后利潤的貢獻。
剩余的完整內容,請掃描加入星球閱讀。
上面寫多了,最后簡單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85億抄底小米、債券的小作文、以及跟投的建議。
1、權益,抄底小米。
今天最值得關注的,是港股那邊的情況,昨天小米的配股,導致港股大跌后,可以看到,在大跌過程中,昨日南向凈買入140億不到,其中高達85億左右的資金,是買入的小米,抄底的決心十分堅定。
今天港股也企穩,恒生指數漲超0.6%,恒生科技漲超1%,重新回到5500點上下,小米漲超1%。
2、債券,小作文不斷。
下午,在存單收益率和信用債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利率債最后突然迎來一波大行情,10年國債下行近3bps,30年國債下行接近4bps。
過程來看,先是傳大行買入7年利率債,導致7年利率債率先大幅下行。
而后,傳出了央媽重啟二級市場買債,以及降準的消息。
從觀點來看,如果你看完招行上述的年報解讀后,就會意識到,銀行利差,依然是央媽的政策目標之一。
隨著長端利率的下行,反而可以轉為更加謹慎,短期不宜追擊。
從政策導向來看,銀行負債成本的下行,可能才能打開債券收益率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在此之前,利用好目前較高的資金利率,保持配置的思路。
3、跟投建議。
和昨天相比,沒有變化。
純純的債,這周等回調的機會;
表韭量化,這周等機會,高低切是我們期待的局面;
表韭全球,周二人有發車,沒跟的小伙伴,可以繼續跟上。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