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4月2日交易大限只剩最后六天,96歲的李嘉誠正在經歷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左手攥著貝萊德財團228億美元支票,右手被愛國輿論的烈火炙烤,而中國航運巨頭的入局,讓這場世紀交易陡然裂成中美較量的修羅場。
彭博社最新消息顯示,長江和記與貝萊德財團的交易仍在推進。雙方團隊正在通宵達旦處理稅務清算、資產交割等收尾程序,巴拿馬運河東西兩岸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即將掛上美國資本的門牌。但細看交易條款藏著致命后手:145天排他性談判條款,將中資企業擋在門外直至3月28日。
這招"時間鎖"玩得夠絕——等中遠海運等企業獲得入場券時,距離最終簽約僅剩72小時。貝萊德CEO芬克在內部會議放話:"中國人現在連盡職調查的時間都不夠"。
正當外界以為塵埃落定時,中遠海運港口董事局主席朱濤3月21日的發言掀起驚雷:"對符合國家戰略的資產都有興趣"。雖未直接點名巴拿馬港口,但中遠突然調集200人盡調團隊飛赴南美的動作,已暴露戰略意圖。
更微妙的是李嘉誠次子李澤楷的北京行程。3月23日,這位鮮少參與家族生意的"小超人",現身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貴賓廳,與國資委官員密談兩小時。知情人士透露,長和開出了"拆分出售"的折中方案:美方拿走巴拿馬港口,中方接手埃及亞歷山大港等"一帶一路"節點。
港澳辦罕見連續轉載《大公報》銳評,將交易定性為"向霸權遞刀"。但詭異的是,面對如此戰略級交易,內地至今未祭出《反壟斷法》或《國家安全法》直接叫停。這種克制的背后,是高層在"震懾資本"與"保護民企信心"間的艱難平衡。
香港特首李家超的回應更顯鋼絲上的舞蹈:既強調"須符合法律法規",又回避是否動用國安法阻止交易。這種曖昧姿態,恰似給交易套上"薛定諤的枷鎖"——既威懾長和,又給回轉留足余地。
特朗普政府已將此次交易視為對華施壓的"航母戰斗群"。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透露,特朗普早在2024年就緊盯巴拿馬運河,"美國軍艦從中國控制的橋下穿過,總統覺得恥辱"。若交易達成,美方可對中國商船征收高達150萬美元/次的"過路費",較現行標準暴漲50倍。
更兇險的是物流絞殺——中國60%進口石油、30%糧食運輸依賴該航道。美方只需在航運高峰期"技術性"延誤中國貨輪,就能引發國內油價糧價地震。這種掐住七寸的威懾,遠比貿易戰關稅更致命。
長和系股價11天暴跌323億港元,市值蒸發800億,市場用真金白銀投下不信任票。但96歲的李超人似乎鐵了心要完成人生最后一場豪賭——交易若成,套現190億美元;若敗,需賠付貝萊德30%違約金(約57億美元)。
當資本巨鱷撞上國家戰車,所謂"在商言商"不過是童話故事。李嘉誠或許算準了法律漏洞,卻低估了時代劇變——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沒有哪個企業家能躺在錢堆里獨善其身。
此刻的香江之畔,長江中心70樓辦公室的燈光徹夜未熄。96歲老人用布滿血絲的雙眼向遠處眺望的,不知是維多利亞港的夜景,還是歷史審判臺上灼人的聚光燈?答案,也許就在太平洋彼岸的巴拿馬運河波濤中翻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