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烹茶圖
元/趙原
睡起山壘渴思長,呼童剪茗滌枯腸。
軟塵落碾龍團綠,活水翻鐺蟹眼黃。
耳底雷鳴輕著韻,鼻端風過細聞香。
一甌洗得雙瞳豁,飽玩苕溪云水鄉。
(中間落款“窺斑”的題詩)
畫面右上角乾隆御筆題詠:
古弁先生茅屋閑,課僮煮茗霅云間。
前溪不教浮煙艇,衡泌棲徑絕住遠。
局部
茶經簡介:
《茶經》是唐代陸羽編著,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有不少與茶事有關的記載,但都是各書中的零散片段,直到《茶經》的出現,才有了完整而系統的茶學專著。
《茶經》也引領了茶書寫作的風潮,此后出現了大量有關茶和飲茶知識的專書,而《茶經》本身又成為后世茶書的范本。將飲茶提升為茶文化和茶道,給飲茶的程式灌注進了美學的意境和儒、釋、道的思想。
廣東省英德市三圣巖紅茶生態園(實景圖)
茶經第十篇:圖
【唐】陸羽
以絹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寫之,陳諸座隅,則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之事、之出、之略,目擊而存,于是《茶經》之始終備焉。
翻譯(白話文)十、書寫張掛
用白絹四幅或六幅,把上述內容分別寫出來,張掛在座位旁邊。
這樣,茶的起源、采制工具、制茶方法、制茶用具、煮茶方法、飲茶方法、有關茶事的記載、產地以及茶具的省略方式等,看到了便隨時都記載下來,于是茶經也就從此完備了。
陸羽生平
陸羽十分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陸羽隱居苕溪,撰《茶經》,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種植、采制、烹飲、器具等皆有論述,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他一生坎坷,本是個棄兒,被善于考察茶事的智積禪師撿回,幼年寄養在李儒師家,與儒師之女李季蘭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九歲回寺院,智積禪師授予茶藝。十三在戲班子學藝,后被太守李齊物收留,送書院攻讀經書,其時與李季蘭同窗共讀,萌生愛情。
李季蘭應詔入宮為才女,改名李冶,與陸羽中斷音訊。陸羽因李齊物朝廷被害,斷絕仕途之念,開始考察茶事,同時尋訪李季蘭。安祿山反唐,在杭州尋茶與李冶不期而遇。陸羽經余杭鎮到達雙溪鄉將軍山,開始寫作《茶經》,后到湖州寄宿妙喜寺,與李冶重燃愛火,再定終身。
陸羽因茶出名,進宮為代宗帝煮茶,建中元年,李冶因觸怒德宗帝,被杖死。陸羽傷心欲絕。晚年浪跡東南各省,七十二歲死于湖州。
清山遠谷英德紅茶攝影 頤和居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