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震驚全國的遠華走私大案中,時任廈門海關關長楊前線與遠華走私犯罪集團賴昌星牽扯甚多。
他們交情莫逆,是“有福同享”的“異姓兄弟”,賴昌星的“走私事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正是得益于楊前線的刻意縱容和“傾力相助”。
然而,權勢滔天的楊前線只是賴昌星眾多“保護傘”中的其中一個,從高官到地方政要無人不傾倒于這位“出手大方”、“真誠待人”的“大港商”“出色”的個人魅力。
賴昌星對人性的洞悉之深,讓楊前線這位“好兄弟”也“敬佩之至”。
楊前線與賴昌星相識很早,當時,賴昌星還是一位自主創業的小老板,在人流如織、外貿往來繁盛的石獅市操持著一家小飯店。
石獅市是福建著名的“僑胞”之鄉,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隨著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化,石獅市作為重要的貿易口岸、又有著海外僑胞的投資。
“近水樓臺”之下,同時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外貿事業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這也是頭腦活絡的賴昌星選擇來到此地謀生的原因。
當時,楊前線那時還不是關長,作為海關系統的基層執法人員,需要常常帶領團隊奔波于各地與走私犯罪斗智斗勇。
石獅的外貿生意做的很好,蛋糕大了也會有人會選擇鋌而走險,畢竟走私犯罪可謂“無本萬利”,對國民經濟卻是巨大的擾亂。
那時,楊前線是個身負家國情懷、背負道義和使命、為人民服務、清廉自守的公職人員,80年代中期,楊前線受組織委派駐扎石獅,海關工作忙起來經常沒點,他經常會錯過了飯點。
賴昌星的小飯館量大管飽、價格實惠,他為人八面玲瓏、十分豪爽,楊前線的補貼很少、經常囊中羞澀,賴昌星也不會斤斤計較、反而十分仗義的為其免單或主動加菜。
一來二去,楊前線就與這個“很會來事兒”的年輕人熟識了起來。
賴昌星除開飯館這個正當營生,還會走私一些時下利潤豐厚的“商品”,賺一些“小打小鬧”的“外快”。
所以,他與楊前線結交的動機并不純粹,那時楊前線面對自己窘迫的經濟現狀,沒有堅守初心開始主動尋求與這些小“商人”“進行合作”,收取一些“能力范圍內”的“辛苦費”,其美名曰:改善生活。
90年代初期,業務能力優秀、工作成績突出的楊前線已經升任廈門海關關長,不惑之年就當上了廳局級干部,在全國范圍內也算得上年輕有為。他大權在握可謂前途光明,在眾星捧月的奉承聲中,楊前線漸漸自甘墮落。
再次見到賴昌星時,曾經親密的朋友,身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賴昌星看著曾經的好兄弟升任關長,對自己的走私事業的“騰飛”將是極大的助力。
楊前線看著這個昔年的小弟兄作為港商榮歸故里,他的遠華集團斥資巨萬,收益頗豐未來難免不能進行合作。
二人重續了兄弟之誼,并開始了精誠合作。
在商海經歷了多年捶打,賴昌星從一個沒有背景的手工業者到“譽滿天下”的大港商,能跳出自己的階級,幾年的時間里就能實現巨大的階級躍遷,除得益于自己洞察“商機”的一雙慧眼、他對人性的洞悉不可謂不深刻。
遠華集團在廈門的總部是一座外表毫不起眼、通體粉刷著紅漆的七層小樓,這座小樓在坊間被當地的人們戲稱為貪腐干部的“第二政府”。
白天“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的干部從政府大樓下了班,就忙不迭換上光鮮亮麗的衣服晚上來到“紅樓”,為賴董事長“打工”。
楊前線與賴昌星交情莫逆,更是“紅樓”的常客,從基層執法部門到地委政要,都是賴昌星“紅樓”的座上賓。
這座普普通通的小樓外表普通、內部卻是別有洞天,紅樓開門迎客靠的是集團公關部一群八面玲瓏、年輕漂亮的女公關。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何況自甘墮落的貪腐官員、榨取民脂民膏的碩鼠蛀蟲。
楊前線就“倒在”了“美人關”前,與一個名叫“周兵”的女公關“交情匪淺”,周兵“懂事聽話”、不要求楊前線給她名分,甚至為楊前線誕下了一個兒子。
“妻”和“子”都被好兄弟賴昌星照顧的很好,楊前線對賴昌星感恩戴德,也投桃報李為賴昌星的走私犯罪大開方便之門。
不為美色所動的官員也有,七樓的辦公室中、巨大的保險箱里整齊地碼放著一疊疊、一摞摞、堆積如山的各國貨幣。
賴昌星對他們出手很是大方,婚喪嫁娶、生日宴請、送禮不分節慶,時不時就會送上“孝敬”,每個月光是“打點”的支出就超過了兩千萬,既是“錦上添花”、又是“雪中送炭”,讓人“十分受用”。
相比于走私的巨大利益,賴昌星用一點“小錢”就獲得了“權力”的“實惠”,不可謂不精明。
遇到極有原則、美色和財富都難以腐蝕的官員,賴昌星也不會“心灰意冷”,會主動結交“領導”的身邊人,從他的興趣愛好下手。
喜歡高雅的就重金購買名家書畫、請大家鑒賞,給“領導”以“掌掌眼”的名義“借給”他好好觀摩幾日,這禮也就送出去了,收了禮,“原則”面對賴昌星的也就“一降再降”。
對“上進”、“仕途”有追求的官員,賴昌星視其扶持價值,為其適時給上級領導進美言、勤溝通、“常來往”,很多“兢兢業業”的干部想要“挪一挪位置”,可是從副職到正職的半級之差,卻是十幾年都沒有跨過去的“坎兒”。
在賴昌星的直接幫助下,幾個月的時間就能“一步登天”、讓他們“前途似錦”,他們對這位“地下組織部長”感激涕零,甘心為賴董事長“鞍前馬后”。
不過善惡到頭終有報,隨著賴昌星走私犯罪集團的“連根拔起”,這些大小干部、寄生在官僚系統上的貪腐蛀蟲亦難逃罪責,最終為自己的犯罪行為承受了應得的報應。
楊前線曾說:賴昌星是個聰明極了的人,他對人性的弱點了如指掌,他曾說:不怕領導有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
如今,我們應該從“賴昌星事件”中得到教訓,為新時代全黨全國的反腐工作敲響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