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中鐵三局承建的中國雄安集團基礎建設有限公司大河片區安置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四標段綜合管廊項目提前實現主體結構全線貫通,為區域電力樞紐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連接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與大河片區安置區的核心電力通道,該工程同步構建起涵蓋電力、通信、供水、供熱等多維度的市政管線綜合體。項目的建成將直接惠及大河片區居民日常生活,全面滿足搬遷群眾安居樂業的用電需求。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成功攻克地質條件復雜、下穿京雄高速高架橋、原水管線切改等系列技術難關。
通過創新應用“BIM+物聯網”智慧監測系統,項目組建立了動態三維地質模型,實現支護方案的實時優化;引入可移動式早拆系統模板,使傳統現澆工藝工期大幅壓縮55%;首創凈空受限地段咬合樁硬切割施工工藝,達成管廊與既有設施毫米級精準對接。施工過程中,工序銜接實現“零間隙”,采用“壓茬推進”法確保前道工序驗收與后道施工準備無縫銜接;資源配置推行“全天候”,投入133臺(套)機械設備實行24小時三班倒連續作業;質量管控執行“毫米級”標準,建立三維坐標監測網絡,關鍵工序合格率實現100%。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項目團隊接連刷新建設紀錄:單日完成一層過河工井、5天建成一倉綜合管廊,以高效履約彰顯雄安速度。
“我們將繼續秉持‘精品工程’理念推進后續工作。”項目負責人袁國鵬表示,“當前正全力攻堅剩余對外連接關鍵線路,以高精度推進道路工程建設,確保按期完成全年建設任務,為安置區按期送電提供堅實保障,用實際行動向雄安新區設立八周年獻禮,助力‘未來之城’高標準建設。”
此次管廊工程的提前貫通,標志著容東市政電網與大河片區安置區之間唯一的電力生命線順利打通,為安置區按期送電奠定決定性基礎。隨著年內線路全面建成,將顯著提升區域路網通行效率,構建起“地上交通暢達、地下管廊互聯”的立體化市政網絡格局,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堅強能源支撐,向雄安新區設立八周年獻上一份高質量的發展答卷。(山菊 李云婧 王楚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