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紅色資本家” ,他也是王光美的哥哥。
1938 年,王光英成功考入北平輔仁大學化學系,然而,次年,不滿 20 歲的他,只因看到一架飛機飛臨北平上空時興奮歡呼,便被日本憲兵隊以 “共產黨嫌疑犯” 的莫須有罪名,關進了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的煤渣胡同憲兵隊監獄。
在獄中,他不幸染上傷寒,最后,還是在父親王槐青多方奔走營救之下,56 天后,他才終于重獲自由。這段慘痛的牢獄經歷,堅定了他王光英“實業救國” 的決心。
1942 年,王光英以優異的成績從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留校擔任了一年助教后,與同窗應伊利喜結連理。
兩人初次相見是在一場校園活動中,王光英對應伊利一見鐘情。
隨著感情日益升溫,應伊利將與王光英交往的事情告知了姐姐。然而,姐姐出于對應伊利未來的深切擔憂,對這段感情持反對態度。姐姐覺得,王光英出身名門,家庭背景錯綜復雜,生怕妹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受到委屈。
但應伊利并未輕易言棄,在與王光英進一步的交往過程中,她發現王光英雖然出身豪門,卻有著質樸善良的內心。
而王光英,也深知應伊利所面臨的壓力。他用實際行動,向應伊利和她的家人證明自己的真心實意。他常常主動與應伊利的姐姐交流溝通,展現出自己的真誠態度與擔當精神。在一次次的相處互動中,姐姐漸漸改變了原先的看法,認可了王光英。最后兩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然而,蜜月期尚未結束,他便毅然奔赴天津,投身實業領域。有人看重王光英扎實的專業技術,邀他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創辦化學廠,無需資金投入。就這樣,他成為王家兄妹中,唯一一位憑借技術起家的資本家。
王光英賺取的第一桶金,來自為宗家橡膠廠制作自行車內胎的氣門芯。此后,王光英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成功制作出脫酸硫磺。緊接著,他又帶領團隊突破技術難關,成功研制出高純度硫化氫染料,天津業界稱其為 “黑電粒”。
在此之前,這項技術一直被德國人牢牢掌控,由于戰爭爆發,德國染料不再輸入中國。王光英的成功研發,及時填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一時間,染料房和顏料房紛紛慕名前來訂貨。
后來,他偶然發現,這種染料正通過曲折的渠道運往解放區,用于土布上色。得知這一情況后,王光英當即決定仿照外國產品包裝,用印著英文字母的鐵罐子包裝 “黑電粒”,以便商人能在敵人的嚴密監視下,順利將貨物送達解放區。
直到后來,他才知道 “黑電粒” 大量被解放區用于制作導火線,為緩解解放區彈藥緊張的局面立下了汗馬功勞。
1944 年,王光英在北海公園附近,見到了北平中共地下黨負責人崔月犁。交談中,他表達了前往延安的強烈愿望。然而,崔月犁告訴他,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共產黨更需要他留在外面,利用商業身份,為革命事業提供物資支持。
于是,王光英聽從組織安排,繼續留在天津。在抗日戰爭的最后兩年,他冒著生命危險,沖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將一批又一批的軍需物資及醫療用品運往平津周圍的解放區,其中就包括他的化學廠生產的、可用于制造導火索的高純度硫化氰。
抗戰勝利后,王光英接收了一家日本制糖廠和汽水廠,卻無端遭到貪污嫌疑的指控。在父親的堅決要求下,檢察官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深入調查,最終宣布王光英無罪釋放。這次牢獄之災,讓年僅 26 歲的王光英徹底看清了國民黨的腐敗本質。
20 世紀 50 年代初,百業待興,王光英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然而,黨組織在審核他的入黨申請時,綜合考量當時復雜的社會形勢和黨的發展戰略,并未批準。
時間來到 20 世紀 60 年代,王光英再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這一時期,他在經濟領域的貢獻更為突出,不僅在企業經營上實現新突破,還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然而,當時國內政治環境風云變幻,王光英的入黨申請再度面臨嚴峻挑戰,最終,他的第二次入黨申請遺憾被拒。
但是,王光英并沒有因為沒有辦法入黨而自暴自棄,相反,他繼續為新中國做貢獻。1956 年,中國掀起了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熱潮。作為天津市工商聯秘書長的王光英,積極發揮帶頭作用,率先將自己原來的私營企業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他本人也從資本家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的 “半公家人”。
1957 年,時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伏羅希洛夫訪華,周恩來總理在接待過程中,稱王光英為 “紅色資本家”。
20 世紀 80 年代,王光英肩負起了天津市副市長這一重任。
剛剛上任,他便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天津的市情民情,王光英積極奔赴基層開展調研。
在一次對天津傳統制造業企業的走訪調研中,他徑直走進嘈雜的車間,與奮戰在一線的工人、技術人員展開了推心置腹的交流。他仔細詢問企業的生產流程,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深入探討技術難題,認真了解產品的市場銷售狀況。
在擔任天津市副市長期間,王光英并非一帆風順,而是遭遇了諸多嚴峻挑戰。在經濟改革進程中,一些傳統產業企業對改革存在抵觸情緒,他們擔心改革會對企業的穩定運營以及職工的切身利益造成不利影響。
為此,他多次組織召開企業座談會,逐漸消除了企業和職工的抵觸情緒。
1981 年秋天,王光英作為全國工商聯代表團成員,前往澳門慶祝澳門華商總會成立 100 周年,并順道訪問香港。歸來后,他結合在港澳的所見所聞,以及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國情國策,親自起草了《港澳見聞和八點建議》的考察報告。這份報告得到了中央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和認同,國務院領導人批示同意成立公司,并點名由王光英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1983 年 4 月 12 日,光大實業公司(光大集團前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對外宣布成立,公司選址香港金鐘的遠東金融中心。
1983 年 5 月,智利一家倒閉的銅礦急于還債,打算轉手 1500 輛名牌車。王光英看到報告后,當機立斷,迅速派出由專家與工作人員組成的派遣組飛赴智利。中方人員驗車后,發現各項指標均令人滿意。經過緊張激烈的討價還價,礦主與光大實業公司專家組最終以原價 3.8 折的價格成交,這 1500 輛新車為國家凈賺 2500 萬美元。
從捕捉到轉讓二手車信息,到車輛運達中國港口,這筆大交易僅用了 86 天,成為光大公司在香港開業后的第一筆成功生意。在 1983 至 1989 年間,王光英帶領光大累計為內地輕紡、化工、機電、電子、交通運輸等工業部門的上千家大中型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持與幫助。
1990 年,王光英從中國光大集團高層卸任,回到北京。此后,他擔任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他還是第一屆、二屆、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8 年 10 月 29 日 21 時 28 分,王光英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 100 歲。
參考資料:
中國新聞周刊:《“紅色資本家”王光英:在悼詞中這位黨外人士被稱為“同志”》
北青政知新媒體:《曾多次被拒絕入黨的“紅色資本家”走了》
人民政協網:《周恩來總理稱他為“紅色資本家”,為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