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每年的四月五號前后便是清明節,清明節,又稱掃墓節,祭祀節,踏青節等等,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祭祀節日之一。
今年的清明節是四月四日,農歷三月初七,每逢清明,不管離家多遠,人們都會前往先人墓地,掃墓祭奠,表達對逝者的緬懷之情。
清明節,蘊含著許多傳統禁忌,老人們常說:“掃墓忌5事,福蔭后輩人”,清明節將至,這里所說的“5忌”具體指什么?又有何講究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一、忌掃墓時爭吵。
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講究的是肅穆、恭敬的氛圍。
如果在掃墓時發生爭吵,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敬,還會破壞家庭的和諧,古人認為,祖先的靈魂在清明時會“回家”接受祭拜,若子孫爭吵,會讓先人心寒,影響家族的運勢。
掃墓前,家人,兄弟之間應提前溝通,避免因瑣事爭執,祭拜時保持安靜,虔誠祈禱,表達對先人的思念,若家族內部有矛盾,也應暫時放下,以祭祀為先,體現“家和萬事興”的傳統美德。
二、忌孩童墳前嬉鬧。
很多人在清明節掃墓時會帶孩子去,墓地是莊嚴肅穆的場所,孩童天真活潑,若在墳前追逐打鬧、大聲喧嘩,會被認為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民間傳統觀念認為,小孩陽氣較弱,墓地陰氣重, 五歲以下的孩童不建議去掃墓,容易受到“驚嚇驚擾”,甚至容易著涼,影響孩子的健康。
如果要帶孩子去掃墓,那么家長應提前告知他們祭祀的意義,教導他們保持安靜,如果孩子太小,難以控制情緒,可以讓他們在稍遠的地方等待,避免直接進入墓地核心區域。這樣既能讓孩子參與家族傳統,又能避免冒犯先人。
三、忌掃墓時穿鮮艷衣服。
清明節是祭奠逝者的日子,民間有很多的禁忌之事,比如傳統上要求衣著素凈,以示哀悼,如果穿著大紅大紫等鮮艷顏色的衣服去掃墓,會被 認為 是對逝者的不敬,甚至可能招致非議。古人認為,鮮艷的顏色容易“驚擾”亡靈,影響祭祀的莊重性。
從古代開始,人們在清明節掃墓時,我們都會選擇素色衣服,如黑色、灰色、深藍色或白色,避免穿紅色、粉色、綠色等過于亮眼的顏色,這不僅符合傳統禮儀,也能體現對逝者的尊重。
四、忌貪吃祭品。
掃墓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掃墓,甚至要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翻山越嶺,才能夠找到墓地。
上山下山的掃墓方式,往往是非常考驗體力,有的人體力不支,實在是不餓了,于是忍不住,貪吃祭品,這是非常忌諱的事情。
祭品是供奉給祖先的,象征著后人的孝心和緬懷。如果在掃墓時當場吃掉祭品,尤其是水果、糕點等,會被認為是對先人的不敬,甚至可能被視為“與逝者爭食”,影響家族的福氣。
我們去掃墓時應該提前準備好祭品和自己吃的食物,將二者分開存放,祭品應完整擺放,待祭祀儀式結束后,可以帶回家再食用,但不宜在墳前直接吃掉,很多地方的風俗是,祭品要在墓地放置一段時間,不會帶回家里,尊重當地的習俗做法即可。
五、忌掃墓時亂扔煙頭。
清明節正值春季,陽光明媚,天干物燥,尤其是山林地帶,枯草落葉較多,此時去掃墓,忌諱亂扔煙頭,一旦煙頭未熄滅,極易引發火災。這不僅會造成財產損失,還可能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甚至觸犯法律。
在掃墓時最好不要吸煙,若實在需要,務必確保煙頭徹底掐滅,并帶走丟棄,切勿隨意亂扔。
如需燒紙放鞭炮,一定要在墳前空蕩區域,遠離旁邊的草木,并確保火苗完全熄滅后再離開。
清明將至,不僅是祭祖的日子,更是家族凝聚、傳承孝道的重要時刻。老人們常說的“掃墓忌5事”,并非迷信,而是對先人的尊重、對自然的敬畏。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