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溥儀被新中國特赦,周總理不僅安排了溥儀和幾個國民黨戰犯的工作,還建議他們多去北京各處走走,看看“外面”的面貌。
對此,溥儀和宋希濂等人去了一次動物園,周總理建議他們去故宮轉轉,于是在2月初,溥儀和杜聿明一行人去故宮。
期間杜聿明等人開玩笑說,溥儀這是回“老家”了。溥儀和大家在故宮玩了一天,由于是故地重游,溥儀很樂意為大家講述故宮的一切,他就和一個導游一樣。
這次回到故宮,溥儀感慨萬千,他曾對這方城的高墻表露過切齒的痛恨,然而,那養心殿外、坤寧宮前,又怎能不在溥儀的心頭留下幾絲溫馨美好的回憶呢?當年,馮玉祥執行人民的意志,把這位中國的末代君主從這里逐出,而今周恩來總理代表人民的利益,又建議這位不平凡的普通公民來此重游。
不久,溥儀在他的書中寫下這樣的句子:令我驚奇的是,故宮當年的衰敗的樣子不見了,到處都是鋪設好的窗簾,褥墊等,后來才知道是解放軍進行了修繕和保護。我還見到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我還在想,不是被我和溥杰盜出去了嗎?怎么又買回來了?
對此,溥儀深深的自責,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甚至一直擔心自己會不會被槍斃,他還和沈醉等人說,“凡是末代皇帝都沒有好下場”,他還舉例崇禎皇帝,以及南唐后主等,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1.溥儀帶走了多少珍寶?
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當時是1911年,一年后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溥儀雖然退位但依然在故宮居住,一直到北京政變以后,溥儀被趕出故宮,得到日本人的收留。
日本人收留溥儀,其實是蓄謀已久,就是為了利用溥儀的身份建立偽滿洲國,溥儀在離開北京前,帶走了大量珍寶,比如《清明上河圖》,他以賞賜溥杰為名,帶走,存在天津。
日本投降后,溥儀見到大事不妙,帶著無數珍寶逃走,不料在機場被抓獲,但是很多偽皇宮的大批珍貴之物在混亂中流落民間,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當時解放軍干部張克威在收集散落的珍寶時見到《清明上河圖》,隨后交給上級,最后存入東北博物館,后來調入北京故宮博物院。
溥儀被捕后,1950年被關押在遼寧撫順戰犯管理所,后來抗美援朝爆發,溥儀在監獄中得知后悲痛流涕,主動交出了自己隨身珍藏的國寶,包括乾隆的玉璽,還有很多的手鏈,玉佩,耳環等,可以說價值連城。
當時溥儀交出珍寶的理由是,希望“支援抗美援朝”,據有關人員回憶,此時溥儀的思想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對新中國政府開始相信。并且對自己在偽滿洲國期間犯下的罪行開始整理和悔恨。
遵照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指示,當時戰犯管理所承擔了為一個工廠糊紙盒的工作,溥儀也參與其中,在此勞動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據負責調解工作的管教員李福生講述,溥儀因長期處于特殊環境,動手能力較為欠缺,糊紙盒時總是難以達到標準。
而憲鈞卻在此過程中對溥儀百般挑剔,不僅嚴厲批評他,甚至還使用了挖苦的言辭。溥儀對此十分不服氣。憲鈞是肅親王之子,論起族親關系,他是溥儀的侄輩。在20世紀30年代,憲鈞借助溥儀的影響力,當上了偽滿恩賜病院院長。在蘇聯被關押期間,憲鈞初次見到溥儀時,還曾下跪哭訴道:“奴才這回可看見主子了!”
但時過境遷,如今兩人同為戰犯,都在接受改造,憲鈞卻全然沒了昔日的恭敬,變得不留情面。好在有李福生細致入微的調解工作,最終促使兩人化解矛盾,握手言和。溥儀也因此重新燃起了勞動的興趣,積極投入到糊紙盒的工作當中。
2.溥儀的結局不算慘
1959年12月9日,溥儀結束了在撫順的改造生涯,踏上了返回北京的歸程。當列車緩緩駛入新車站,溥儀看到月臺上等候著許多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陣暖流。前來迎接他的有他的四弟溥任,五妹韞馨和五妹夫萬嘉照,還有堂弟溥儉和溥佳。
這份親情的守候,讓歷經滄桑的溥儀十分感動。
在小朝廷時期,他雖身為“關門皇帝”,卻也有著與親人相處的溫馨時刻。那時,醇王府的格格們常常入宮“會親”,溥儀與她們相處時,能感受到那份難得的歡樂與純真,暫時忘卻宮廷中的繁文縟節與壓抑氛圍。
后來,溥儀在天津當寓公,弟弟妹妹們與他一同在張園或靜園生活。他們一起讀書學習,相伴上街購物,到起士林享受美食,或是前往跑馬場嬉戲游玩,這些時光成為溥儀記憶中一段相對輕松愜意的日子。
再后來,溥儀成為偽滿皇帝,二弟溥杰以及二妹、三妹、四妹和五妹又聚集到他身邊。并且,妹妹們的婚姻也都是由他“指婚”,在那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兄妹關系有著別樣的緊密與牽連。
如今他從皇帝的寶座跌落,淪為被囚禁的戰犯,成為千夫所指的人民公敵。而曾經的格格們,也因時代的巨變,失去了“金枝玉葉”的郡主地位,在社會的動蕩中歷經劫難,艱難求生。一直到50年代末,命運的軌跡再次發生改變,兄妹們竟然有了重新相聚的機會。
如今,能與親人重逢,這一切都離不開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關懷。正是因為他們的高瞻遠矚和對溥儀及其家族的寬大政策,才讓溥儀有了新生,也讓這份親情得以延續,讓溥儀在人生的后半段,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與親人的支持。
1962年春節前,毛主席還主動邀請溥儀吃飯,這讓溥儀受寵若驚。溥儀到場后,剛開始十分拘謹,為了大小溥儀不敢提自己曾是皇帝的想法,毛主席主動對大家說:“不認識了,這位就是曾經的宣統皇帝,咱們的頂頭上司”。毛主席對溥儀說:“我們都曾是你的子民啊。”一句玩笑,讓溥儀備受溫暖。
此后多年,毛主席一直在關照溥儀,不僅給溥儀找工作,還給溥儀漲工資,甚至還給溥儀介紹了一個對象,這讓溥儀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中國的溫暖。
溥儀病重時,正是文個開始的時候,但是他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恩來的保護,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時15分,溥儀的生命歷程畫上了句號,他的生命時鐘永遠地停擺了。這一時刻被歷史牢牢銘記。
從他身患絕癥的狀況來看,生命的終結似乎是預料之中的事。然而,若從某些方面考量,他的生命或許本可以延續更久,不必如此倉促地消逝。
溥儀離世后,遺體的處理事宜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畢竟他出身于古代皇室家族,按照傳統觀念,似乎理應葬入皇陵。
但溥儀的家人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表示,溥儀在新中國成立后已成為一名普通公民,不再受皇室舊規的約束,也就無需葬入皇陵。
如此,周總理給出了明確指示,愛新覺羅家族擁有自主選擇權,可以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或者其他墓地中自由挑選,決定溥儀骨灰的安置之處。
經過愛新覺羅家族成員的一致商討,最終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參考《周恩來和溥儀》《我的前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