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是碧桂園百億+區域總裁,他的新去向,最近通過視頻號做了官宣:創業了。
李丹俊,1996年從業,2001年10月加入碧桂園,職業生涯中曾擔任過博意設計院副院長、地產集團設計管理部總經理、豫南區域總裁及重慶區域總裁等多個要職。
2020年10月14日,李丹俊被正式任命為碧桂園重慶區域總裁,在2024年正式離開碧桂園,同年啟航山源集團,任職CEO,由高級職業經理人轉身成為地產創業新老板。
過去一年,他在重慶下轄縣城酉陽做開發,找了個小眾的方向:給中產階級在老家縣城蓋別墅。
首個項目做別墅,居然開盤爆火,賣出了剛需的速度。項目價格高出城市洋房30%多,月月爆賣,銷量位居渝東南第一,在大重慶也屬于別墅類銷冠。
他是怎么做到的?手哥跟山源團隊做了深入交流。
01
行業寒冬里的“逆行者”
2024年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用“寒武紀大滅絕”形容毫不夸張: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腰斬,一線城市土拍溢價率歸零,三四線城市庫存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
當無數地產人忙著轉行賣燒烤、開網約車時,這位50歲的“地產老兵”卻帶著團隊殺進重慶酉陽的深山里,開發了一個看似“瘋狂”的項目——酉州田園歸居。
這個項目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 縣域市場的質疑:在人均GDP不足5萬元的縣城蓋別墅,單價比當地高層洋房還貴2000元/㎡;
? 行業規律的挑戰:傳統別墅項目依賴高凈值客戶,但在經濟下行期,這類人群投資意愿斷崖式下跌;
? 開發模式的矛盾:不做地下室,與傳統地產商的成本控制邏輯背道而馳。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同行稱為“注定虧本”的項目,卻在開盤3個月銷售過億元,6個月達1.8億元認購,成為區域別墅銷冠。
2024年1月動工,3月商業、首批次疊拼、聯排封頂,5月首次開盤,當月即去化85%,6月份首批售罄,二期啟動。6個月時間,在縣城賣掉了130多套別墅。
當2025年3月首批別墅交付之際,曾經認為李丹俊“瘋了”的同行突然發現:他們正在見證中國房地產下半場新突圍樣本。
02
破局三部曲:
解碼縣域市場的“隱形紅利”
1.戰略降維,找到“十年前的中國樓市”
李丹俊的辦公室里至今掛著一張《國家“十四五”新型城鎮化規劃》圖,其中酉陽的位置被標上了三個紅圈:
高鐵新城規劃(2025年通車)、桃花源國家5A級景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節點城市。
“很多人盯著北上廣深的存量廝殺,卻忘了縣域才是中國城鎮化的‘最大公約數’?!边@位前碧桂園重慶區域總裁的洞察,源于對國家戰略的深刻理解。
縣城,依然存在著不為人知的紅利。
? 政策紅利:中央提出“以縣城為重要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2023年縣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8.4%;
? 人口紅利:酉陽縣80萬人口中,17萬人擠在建成區不足3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改善型需求亟待釋放;
? 成本紅利:相較于一二線城市,縣域土地出樓面價110-300萬/畝,開發成本降低。
李丹俊團隊用一張《酉州田園歸居白皮書》說服了縣政府:這不是普通的地產項目,而是“高鐵新城+文旅IP+品質居住”的城市升級工程。
2.需求升維,解構“新中產的鄉愁經濟學”
2020年春節,李丹俊在湖南老家目睹的場景成為關鍵轉折點:村口20棟歐式別墅常年空置,唯獨除夕夜亮起燈籠。
“這些別墅主人每年花100多萬蓋房,卻只住10天?!彼庾R到,傳統鄉村別墅的本質是“面子消費”,而非真實需求。
通過對“寶家鄉墅”(曾年銷25億的互聯網建房平臺)的失敗復盤,團隊提煉出三個核心結論:
1)集中化開發:將分散的鄉村客戶集中到縣城,降低物流成本30%,管理半徑縮短50%;
2)產權化升級:鄉村自建房多為無證“小產權”,而縣城項目能提供完整產權和抵押貸款服務;
3)場景化賦能:依托桃花源景區打造“4+2”生活模式(4天城市工作+2天田園度假)。
在酉陽項目的戶型設計中,設計專業出身的李丹俊刻意強化“記憶點”:
? 獨門院落:每戶標配私享空間,滿足“種菜養花”的儀式感;
? 社交屬性:通過公共景觀帶和業主活動中心,構建“鄉紳階層”社交網絡;
? 成本控制:南北通透的大面寬設計,既符合中式審美,又減少采光改造成本。
這種“離塵不離城”的產品定位,精準擊中了縣域新中產的痛點:他們既渴望逃離高壓的都市生活,又不愿放棄城市配套資源。
3. 資源重構,縣域開發的“政企銀三角”
作為新創業公司,如何造夢,協同多方,對于老板來說,也需要大智慧。
一給政府看“政績賬”:項目落地后,做為酉陽小壩新城第一個民營資本,將對小壩新城建設起到帶頭示范作用,樹立信心;
二給銀行算“安全賬”:通過“土地抵押+預售監管”雙重擔保,降低金融風險;
三給團隊畫“利益鏈”: 發揮當地采購以及供應鏈模式,從成本端出發,降成本。
當同行還在糾結“要不要做縣域市場”時,李丹俊已經用這套“縣域開發鐵三角”構建起競爭壁壘。
03
地產下半場的生存啟示錄
酉州田園歸居的爆紅絕非偶然,它揭示了中國房地產正在發生的三大結構性變化:
1.從“城市擴張”到“存量深耕”:一二線城市進入“二手房主導時代”,縣域市場反而成為增量藍海;
2.從“投資品”到“消費品”:政策調控下,房產回歸居住本質,“品質改善型需求”成為主流;
3.從“標準化開發”到“定制化服務”:縣域客戶更看重“在地文化體驗”,產品需兼具文化符號與實用功能。
田園歸居爆火之后,在重慶及大西南的區縣,如酉陽、奉節、黔江、潼南等地方政府領導和幾十家房企紛紛前來取經學習。
對于仍在泥潭中掙扎的地產人,李丹俊的突圍路徑提供了三個關鍵啟示:
在戰略層面,用“縣域經濟+特色小鎮+鄉村振興”重構業務版圖;
在戰術層面,聚焦“改善型需求”和“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低密度的產品線;
在執行層面,建立“輕資產合作+數字化營銷”體系,降低重資產開發風險。
山源地產,通過酉陽項目的成功開發,也清晰了其方向,以“田園歸居”為主要產品,致力于讓每一位在外打拼、又想根植鄉土的有情人,實現山水田園,歸居故鄉的夢想生活。
04
縣域市場的“桃花源”
真的存在嗎?
當李丹俊站在酉陽桃花源景區眺望正在建設的別墅群時,他總會想起20多年前在碧桂園的第一個項目——那個同樣位于三四線城市的普通住宅小區。
如今,昔日的縣域“蚊子腿”變成了年銷售額破億的明星項目,變化的不僅是規模,更是對市場本質的深刻認知。
在這個“所有人都在逃離”的行業寒冬里,李丹俊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機會永遠藏在被低估的市場里。
就像他在項目啟動會上說的:“別人看的是縣域的短板,我們看到的是縣域的‘未完成態’?!被蛟S,中國房地產的新十年,正在800多個縣域城市的土地里悄然生長。
05
中國地產圈的巖羊
李丹俊平時有兩個愛好,一是讀書,二是登山。
他參加的登山隊名叫巖羊探險,曾經屢攀高峰。巖羊,是一種適應高山環境生存的動物,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山區。
它們經常在高聳的懸崖峭壁上自由穿梭,這種環境迫使它們發展出高超的攀巖技能。那些擅長攀爬的巖羊能夠更好地逃避捕食者并找到食物,從而生存下來,而不擅長攀爬的巖羊,則更容易成為捕食者的獵物或因失足墜崖而亡?。
懸崖峭壁上附著的鹽分,是巖羊維持生命活動所必不可少的礦物質。為了獲取這些鹽分和躲避天敵,巖羊不得不具備強大的攀巖能力。
在地面上,巖羊速度不及捕食者,但在懸崖峭壁上,它有更強的逃生優勢。
此外,峭壁上還有許多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雪蓮,這使得巖羊愿意冒險攀爬懸崖以獲取這些資源。
在下行期的地產行業,深入經濟人口更脆弱的三四五級縣域,做看似更有風險的別墅品類,如同巖羊行走在懸崖上。
李丹俊及團隊以二十年的操盤經驗,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新路。
如巖羊一樣,在不同的細分領域中練就更強的懸崖行走能力,才有機會存活下來。
或許,這也是一些地產老兵的新路。
本文轉載自地產操盤手
主編:張艷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