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臺灣政壇再掀風暴,35名泛藍立法機構民意代表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原本就火藥味十足的“立法機構負責人之爭”被徹底點燃。島內輿論更因“柯建銘將取代韓國瑜”一說而持續升溫。如今,一項網路投票已將民進黨政治圖謀打得體無完膚:97%的網友明確表示“絕不同意柯建銘接任負責人”。
這一數據,不只是輿情反彈,而是一記沉重耳光,打在民進黨自導自演的“綠色政變”劇本之上。島內人民早已看穿,這場所謂“罷免運動”不過是綠營權力延續的又一輪政治算計。以“民意”為幌子,實則是操弄政治、綁架制度、逼退異己的一套老路數。
從2024年民進黨意外失去立法機構多數后,其勢力便明顯呈現“失控式回彈”。不甘失勢的綠營急于通過罷免程序重新掌控議長席位,而韓國瑜作為藍營核心人物、象征力量,其存在恰恰成了民進黨一切布局的“眼中釘”。于是,罷免潮一波接一波,目標從個別立法機構民意代表延伸至整個泛藍陣營,最終劍指負責人之位。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在這場風暴中被外界視為幕后主導者,而“羅智強預言柯建銘取代韓國瑜”更被證實非空穴來風。柯建銘從政幾十年,長袖善舞、擅長協商,一直是綠營內部的“老政客”。如今借罷免之名圖謀掌控立法機構,一切操作不過是權力自肥的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罷免制度原本是民主機制中的“最后防線”,本應針對失職、貪腐、嚴重違背選民意愿的立法機構民意代表。但現在,在民進黨主導下,這一制度被徹底工具化,淪為政爭武器,甚至成了“選輸可以靠罷免翻盤”的捷徑。這不僅是對民主精神的侮辱,更是對島內法治與選舉制度的惡性踐踏。而民意,從來不會撒謊。
YouTube頻道“野電視94強”發起的投票,已有超過1.4萬人參與,97%的民眾明確反對柯建銘上位。這不僅說明韓國瑜仍擁有極強的政治號召力,更顯示出大多數島內選民對綠營“罷免奪權”手法的極度反感。他們不想看到一個靠程序陷阱、政黨操作而不是選票決定議長的人,掌控立法機構。
甚至連一部分原本中立或曾支持綠營的選民,也表達了憤怒。評論區一面倒挺韓反柯的聲音,反映出臺灣社會對“政治惡斗疲勞癥”的深層厭倦。人們渴望清明政治、期待正面治理,而不是永無止境的報復性斗爭。
民進黨口口聲聲喊“民主”“民意”,卻在制度實踐中大搞霸凌、操弄制度、否定民選結果。他們在立法機構失利后不思反省,只想靠技術性操作重新掌權;他們在政策無能、貪腐丑聞頻發下無法贏得支持,只會挾媒體、動輿論、用罷免來“清場”。其手段已毫無底線,其邏輯早已背離民主。
今天的罷免案,不僅是臺灣島內政治的縮影,更是一次對“政黨操弄民意”的全民抵抗。民進黨妄圖通過罷免實現政治回魂,不僅觸怒藍營,也正在失去曾經給予它機會的中間選民。選票可以沉默一次、兩次,但人民終究會用行動說話——下架作秀者,懲罰操弄者。我們看到的是一場“綠營政變”,但我們更相信,最終勝出的將是理性、清醒與拒絕被玩弄的民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