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沂水旅游關注我們
陽春三月的沂水縣諸葛鎮秀峪村,千畝杏林競相綻放,如云似雪,綿延山野,吸引上萬名游客前來拍照打卡。現場文藝演出、非遺展示、沂蒙大集、山地越野跑等活動精彩上演,帶動周邊消費近20萬元。
近年來,沂水縣諸葛鎮聚焦做好“富民、強村、壯鎮”融合文章,建設“陌上花開”農文旅融合示范片區,輻射18個村,占地30平方公里,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業,全面打造“紅綠相映、以旅興農、農文旅互惠共贏”的鄉村振興“新引擎”。
01
農旅融合激活土地潛力:
1500畝托管地種出“致富密碼”
諸葛鎮聚焦破解農戶散、土地種植規模小、收益低等農業現狀,實施“土地托管”模式,通過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農戶土地經營權“打包”流轉到企業建設農業項目。截至目前,累計流轉土地1500余畝,建成麒麟雪茄生態園、觀賞繁養基地、陌上花開花海、果蔬采摘大棚、特色農產品加工廠等產業項目。
在麒麟雪茄生態園,游客可體驗從煙葉種植到雪茄煙卷制的全流程;“陌上花開”花海四季輪作油菜、向日葵等景觀作物,成為網紅打卡地;更富創意的是“庭院經濟”模式——利用農戶房前屋后空地發展觀賞魚養殖,推行“鎮級聯合社+龍頭社+村級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帶動18個村、237戶發展“庭院經濟”,年可實現村集體增收83.5萬元,村民增收246.2萬元。
“過去種玉米每畝年收入不足千元,現在土地流轉費加務工工資,年收入翻了四倍。”下梭峪村村民王玉令在豆制品加工廠邊打包邊說。近年來,諸葛鎮在店子村、下梭峪村建設粗糧、豆制品加工廠,帶動周邊糧食作物種植3200余畝,特色煎餅、石磨面粉等產品供不應求,遠銷各地。
02
紅色研學撬動文化經濟:
三大基地年接待2萬研學客
作為臨沂市紅色堡壘鎮,諸葛鎮深度挖掘鎮域紅色歷史、隕石天文、工業礦產等文化資源,創新發展研學產業。
在山東省第四批紅色文化特色村葛莊村建設黨性教育及紅色研學基地;在北黃家莊村建設隕石研學基地,設置萌寵樂園、隕石展示、天文科普、學習交流等研學板塊;在魯南礦業建設工業礦產研學基地,設置采礦、選礦、球團生產等工藝研學線路,配套建成千人大禮堂、拓展場地、公寓宿舍100余套等基礎設施。
“沒想到帶孩子看隕石還能學習天文知識,這種研學比課本生動多了。”來自濟南的游客王女士表示。據統計,2024年該鎮全年累計接待研學游客2萬余人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消費超400萬元。
03
生態旅游催生“美麗經濟”:
精品民宿帶火周末鄉村游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葛莊村的“在水一方·依水居”民宿總是一房難求。這個由農戶閑置院落改造而成的民宿集群,保留著石砌院墻等傳統元素,配套建設的露營地、街角咖啡屋、陶藝工坊成為都市游客的“新寵”。
近年來,諸葛鎮持續推進“沂蒙鄉愁”精品民宿建設,在秀峪、葛莊、北黃家莊等村建設精品民宿、傳統民居60余套,帶動周邊村民發展農家樂、超市、手編工藝等新業態,滿足游客基本需求,形成完整的鄉村旅游服務鏈。
同時,生態資源的深度開發讓“四季游”成為現實。諸葛鎮依托崮峪相交、碧水藍天、林果豐茂的生態資源,形成詩畫秀峪、紅色葛莊、茄境北黃等8個網紅打卡地,舉辦“油菜花節”“向日葵花海”“華莊伏羊文化周”等民間節慶,年吸引游客數量超過1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5萬元、人均增收1.1萬元。
諸葛鎮
諸葛鎮黨委書記劉濤表示:“我們正構建農文旅深度融合的‘乘法效應’,下一步將諸葛鎮打造成本地區的鄉村旅游集聚區,力爭三年內旅游人數突破20萬大關。”隨著“歸雁人才”返鄉創業潮的興起,這個昔日的山區小鎮,正蝶變為沂蒙鄉村振興的亮麗名片。(龍超)
來源:人民網
沂水旅游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